渴望突破、喜欢探索、努力创新的谢涛,在未知的艺术领域永久保存着1颗童心。选中范进这1角色,是她艺术生涯中的又1次升华。范进是《儒林外史》中众人皆知的文学形象,是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道路中的人生悲剧。谢涛说:“每个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心中都有个范进的典型形象,迂腐、邋遢、可怜、酸气。说老实话,他在舞台上其实不鲜明、出彩。朋友们都劝我放弃,我当时也很矛盾,心想此人物是否是会有损于我的舞台形象。”
经过慎重斟酌后,谢涛终究改变了初衷,她说:“民族文化不是1座静静的山脉,而是1条活动的长河,在活动中需要不断注入时期的基因。范进也有执著寻求的东西,但却反复地遭受打击和挫败,眼看着年龄渐长,家境窘迫,这是很残酷的现实。现代人演古戏,就是拿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当时人物的复杂心理。现代人活着也有很大的压力,或得志,或压抑,或被认可,或被埋没,这类矛盾和挣扎与范进的处境是相通的。”
欣赏1部好的艺术作品,不但可使人对社会的认识产生质的奔腾,而且可以震动人的心灵和对真、善、美的寻求。2005年10月,经过谢涛和剧组人员精心打造的晋剧《范进及第》在第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专家和戏迷们1致称赞:“谢涛演活了范进,她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有古而不旧的感觉,有强烈的鲜活感。”“简约、纯真和细节是该剧成功的主要方面。在编剧的深入发掘和演员的精心塑造下,使科举制度牺牲品的范进,谢涛:晋剧艺术的一张名片,由1个扁平人物1跃成了立体、多侧面和耐人寻味的难忘人物,谢涛:晋剧艺术的一张名片,这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艺术的最高地步应当是真实、自然,是雅中有俗,老少咸宜。正由于谢涛在塑造范进的形象时,不论在唱腔、扮相、技能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如为了表现范进的窘迫和穷酸,她“偷”学了小生和丑角的技能等)。正由于她那以技传情的杰出表演,所以,在晋剧舞台上又出现了1个全新的鲜活人物。
千百年来,转达着民族精神的中国戏剧,以其独具的魅力和地方特点,不知滋养了多少代人的精神,慰藉和鼓励过量少颗赤子之心。透过谢涛丰盈而饱满的创作豪情,我们好像看到她活跃在都市、走在田间、走出国门的身影,谢涛:晋剧艺术的一张名片,仿佛看到谢涛这张名片背后晋剧振兴的希望。
相关新闻
上一页:如何挑选老花眼镜
下一页:长寿秘诀是“厚脸皮”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