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部名为《荒岛余生》的电影中,汤姆·汉克斯饰演了1个名叫查克·诺兰的美国联邦快递公司的业务工程师。诺兰异于常人的地方在于,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都被时钟严格控制着,他的每时每刻都被排满了计划,只有不停歇的繁忙才能让他有成功的感觉。但命运弄人,1次偶然事件让他被“扔到”太平洋某孤岛长达4年之久。在这4年里,诺兰为排解孤独和孤单,把身旁的1个排球当作好朋友,还给它起名为“威尔逊”。平日里,他就给威尔逊讲笑话,和它谈心,有时还虐待它。有1次,他居然像1个怨妇似的把威尔逊从洞穴里踢了出去。可是,当他最后把威尔逊弄丢,并再也找不回来后,他哭着喊道:“我错了,威尔逊!”
事实上,孤独的人都是“情绪流浪者”,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惧怕这类隔绝状态。那些独居在现代大都市的人们,实际上比其他人感觉更失望、自杀的可能性更高,至于生病,更是常有的事,这些痛苦感在假期里会被放大。所以,孤独的人们其实都是些“情绪流浪者”。
孤独的人对宠物更加关爱
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们对“孤独”和“拟人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后者意在把人的特性加在非人类事物上,比如狗和闹钟。
心理学家把受试者分成两组:1组是与朋友和家人相处和谐的人们;另外一组则是有较多孤独感的人们。在第1个研究中,研究者先给两组人介绍了1些科技新玩意,比如1个带轮子的闹钟,你若要不让它响,就必须先追上它;还有1个“伴侣枕头”,它内置1个让使用者产生拥抱感的装置。以后,这些人要描写出其特点,如“有创意”、“有助于发散思惟”或“能从中体验到1种情感”。他们也可用非人类特点来进行描写,如“效率”等。
结论非常有趣,也很容易理解。孤独的人们更容易相信枕头是情感性的物品,而闹钟是目的性很强的程序化产品。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心理学家成心引导人们的孤独感。他们让受访者想像正参与个性测试,接着让他们觉得电脑能基于测试结果,对其生活做出精确预测。其中1些人基本上相信了这类引诱,相信他们会结束与社会隔离的生活状态,还有些人认为他们将会有非常密切的社会关系。以后,心理学家向这些人询问,并丈量了他们对上帝、魔鬼、天使、幽灵、奇迹等超自然事物的信仰程度。
结论非常明显。那些有孤独感的人们更偏向于相信这些超自然事物。孤独不会让无神论者转变成基督徒,但它的确会把人们渐渐地推向那些具有人形的,给人感觉较阴森的超自然物。这样看来,人们仿佛宁愿变坏,也不愿处于孤独中。不出人们所料,心理学家们在养宠物这件事上,也发现了一样的现象。和那些感觉被爱包围的人们相比,孤独的人都是“情绪流浪者”,孤独者更可能善待他们的狗和猫等。
孤独的人有着更大的社交圈
这类情况是好还是坏呢?其实取决于你怎样看它。善待1只老山羊或1只棒球手套,会让人觉得很奇怪,但这的确有助于安慰孤独的灵魂。另外一方面,心理学家分析说,有些人极可能用与这些物品的关系,代替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其缘由,多是他们觉得人类太具有要挟性了。
相关新闻
上一页:适合老人吃的两款豆类食谱
下一页:先吃主食饭后弯腰可促消化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