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还能做什么?
在我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接待的来访者常常有1些老年朋友。这或许是由于我已不再年轻的缘由吧。这不是自谦,心理咨询中,除咨询师的专业水平方面的因素,年龄也常常是影响咨询师与来访者能否建立理想咨询关系的因素。今天,这位尤先生的来访就与此因素不无关系。
您听,走进心理咨询室尤先生这样开口了:“我是您的读者,退休也有两年了。看了您写给老年人的书和文章,还看了有关您的简介,知道您也不年轻了,所以我就很信赖您。这不,今天就专门来请教您1个问题。”
我赶快请尤先生落座:“您有甚么问题,我们来1起讨论,好在我也算准老年,很愿意和您交换有关老年人的问题。”
尤先生求助愿望比较强烈,好像遇到了知音,对我开始倾诉着自己心中的困惑:
跟您说吧,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我上班的时候,在单位里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其实今天想来,也算不上甚么官。可是,多年这样的工作却害了我,让我现在甚么都不会干了。自从那会儿做行政工作后,我就不能不放弃了原来的专业。这1扔就是多少年,现在倒好,甚么都忘了,甚么都不会了。刚退下来的时候,感觉还行。本来就不算个官,也无所谓失落,退下来落得个自由自在……
可是,时间长了我就找不到感觉了,真有点闲心难忍啊!我看有的老哥们退下来,人到老年还能做什么,成天就是打牌、下棋、蹓弯儿,日子长了也不是回事啊!再说,我身体本来不错,就这样闲着也不是个办法,自己就想干点什么。可是,过去的专业1点也拾不起来了,想重新学着干别的事情人又老了。您说,人到老年还能有所作为吗?
尤先生退休以后能够没有失落感,这是难能宝贵的,是很荣幸的。至于尤先生的问题,确切是很多老年朋友关心的问题,很有普遍性。
人到老年是否是还能有所作为?
说起这个话题,想起了“摩西奶奶”的故事。美国弗吉尼亚州的1个农场里有1个叫摩西的农妇。说来有趣,摩西可谓大器晚成。摩西干了1辈子庄稼活,她在73岁时扭伤了脚,不能再下地干活。她75岁才开始学绘画,80岁的时候在纽约举行了个人首次画展,引发轰动。摩西奶奶活了101岁,在最后25年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1600多幅作品,人到老年还能做什么。她曾自豪地说:“上帝会帮助每个想成功的人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已到了80岁。”后来,人们就把这类老年有所为的现象称为“摩西奶奶效应”。
心理学家格拉宁通过研究,曾得出以下结论:“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那末生活会变很多么美好!由于每个人的能力要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很多。”从“摩西奶奶效应”中,我们不难获得这样的启示:1个人的潜伏能力是巨大的,1个人即使到了做奶奶的高龄也不要以为自己老了,也能够有所作为,1切都在于自己的心态。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摩西奶奶”。日本有两位年届7句的老太太。1位认为已到了人生的尽头,因而便开始料理后事,果然不到3年她在低沉无望中谢世。另外一名却给自己定下了1个更高目标,在70岁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她1直冒险攀登高山,在她95岁高龄的时候,竟然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
我们交换了上面的故事,尤先生表示理解,能够接受“到了老年也能够有所作为”的观点。但是,他又提出了1个问题:有些人到了老年还拼命挣钱,我不同意,人到老年不是更应当重视养生吗?
人到老年重在养生,这话不错。但是,谈到老年养生,常常有人片面地认为就是不问世事,休闲养生。老年人固然需要休闲,但是,比较好的养生是保持生命的进取之心。进取心是1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1。进取心使人酷爱自己的生活,有生活目标,有精神支柱,生活充实,心情愉快。这类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人体各性能相互调和而平衡,增进健康。
相关新闻
下一页:预防癌症食疗方五款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