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

2017-06-02 10:07:38 来源:
分享: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是当前卫生工作的内容之1。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本文就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作以下探讨。

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

1.1身体衰退。身心是1个统1整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开始逐渐衰退,身体上的变化必定对心理有所影响,如在心理上可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降落、思惟速度变慢等。

1.2疾病侵害。躯体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对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脑动脉硬化,脑组织缺血可致使大脑功能消退。在心理上,初期表现为记忆力消退,晚期可发展为脑萎缩而导致痴呆[1]。

1.3营养缺少。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营养物质的供给密切相干,如脑细胞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就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细胞,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工作。当某些物资缺少时,便可使相应的器官功能失调,如维生素C缺少时,会影响脑、脊髓及外周神经,出现精神症状[1]。因此,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是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1.4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改变。老年人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产生变化,如果转变与适应困难,会因失去本来的地位与工作,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而惆怅;还会因脱离了原本的交际范围,而新的交往尚末建立或不善于建立而孤单。长时间下去,心理失衡,造故意理冲突与矛盾,会变得孤独、抑郁、消极,这对健康极为不利,会加速身体的衰老。

1.5家庭环境与生活事件。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动为中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对老年人心身健康影响甚大,如子女结婚,婚后婆媳、妯娌间的纠葛;和老年夫妇之间的感情;离异、丧偶,子女分散等1系列生活事件相继而来,都会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冲突而影响老年人的情绪。

1.6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养成的吸烟、嗜酒、过食甜食、荤食或饮食过咸等,可导致体内环境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消弱而引发疾病。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点

2.1自我意识增强,固执、呆板。主要表现以自我为中心,过量地关注自我,要求被重视,受尊重;思惟方式固执不灵活,思想守旧僵化,偏爱旧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文娱,厌烦新奇事物,社会适应性消退。

2.2性情内向、古怪。主要表现为不愿与外界联系,呆在家里,与世隔绝;有的心胸狭窄,10分吝啬,视钱如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