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认为发热了,捂汗,中医治疗老人发烧 不提倡捂汗,等汗出来了就能够退烧了,但是这类做法可不能乱用,特别是对1些身体素质比较差的老年人来讲,发汗太过却可能让身体变得更虚。那么中治疗疗发热有几种方式呢?
老人发热更隐密
老人的体温调理系统对病变的反应较为迟钝,神经系统对发热的感知反应力降落,因此老人有着发热烧不起来和发热自己感觉不到两个特点。1些老人根本没感觉到自己发热了,只是觉得累、乏力而已。但是,发热时体温越高则得了潜伏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当老人感到自己发热时,常常已病得很利害了。当家人发现老人情绪低落或稍有不适感时,应为其丈量体温或到医院救治。
捂出汗来伤气
许多老人在感冒发热的前期,都会自己在家先服1些感冒药。但西药感冒药大多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药感冒药又很多清热解表的,它们都容易在服用后引发出汗,对青壮年来说能够通过发汗驱出病邪,但对老人来讲却不合适。一样通过盖被子、多穿衣来捂出1身大汗,也不合适老年人。
对体弱的老年人而言,感冒后如果再发汗,由于体表毛孔张开,很容易反复遭到病邪侵扰。加上老人本来就体弱,出汗过量对气的消耗大,身体变得更虚,更无力来抵抗外邪。因此,老年人感冒发热时,重要的不是辛散解表,而是扶正益气,可以服用玉屏风之类的药物,同时要积极补充水分。
温水与酒精更安全
由于老人代谢慢,退烧药起效慢,用物理手段降温反而有效,但用西医的方法“冰镇”一样不可以。
1般发热时,不管是捂还是冰,都是为了把体内的热量带走。而1些老人感冒发热时不出汗,体表的毛孔闭合着,体内不散热。如果这时候再用冰块外敷,1受凉,毛孔闭合得更紧,热量更不能散出了。老人在用物理退烧时,比较好选择温水擦拭或洗个热水澡。另外,还可以选择用酒精擦拭。
中医3大退烧法:
热者寒之法。
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到达退热的目的。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如见“4大”症状,即表现为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症状,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如见高烧不退,中医治疗老人发烧 不提倡捂汗,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3黄片来治疗。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喝些冷饮料,但由于药物和饮料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的还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可将冰块放在额头、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另外,还可按住风池或曲池穴10分钟,到达发汗退热的效果。
通腑泄热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到达退热的目的。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乃至病人出现胡说八道,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候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到达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医治。还可适当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品,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另外,推拿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滋阴清热法。
即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阴虚发热的病症。主要适用于由于阴虚而导致的胸口发热,手脚心发热,伴随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多见于体型瘦弱的人,也常见于得了1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疾病。此时不能利用前面所讲的方法,而应当滋阴清热,可以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来治疗。还可推拿照海、太溪、涌泉、3阴交等穴位,多吃鲜藕、菱角、鸭梨等食品。
通过介绍,我们知道了老年人发热1定不能捂汗,也知道了中治疗疗老年人发热的3种方法,那末老年人1旦发现自己发热了,就能够采取上面的方法进行医治。
相关新闻
上一页:长寿从心理平衡开始!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