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没灾 知足常乐是福

2017-05-15 04:04:22 来源:
分享:
记得有1则故事,是说1位刚刚步入老年的人,他回首起往事,自己1生忙繁忙碌,终究还是1事无成,感觉上天对自己不公。后经1位朋友引荐,去找1位高人指点,那位高人便说他来年一定会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因此,这位老人便高高兴兴的回家了。从回家的那天起,他就盼望着鸿运来临,但是没有如他所愿,他便气冲冲的去找那位高人算账。

老人大声吼道:“你不是说我今年有好运的吗?”“难道不是吗?”高人说。“是甚么呀!家里没人发财,没人当官……1切都是老样子!”

高人说道:“只要1家人没病没灾,难道这不是福吗?何必去寻求那些身外之物呢?”因而,那位老人向高人鞠了个躬,转身便走了,回家安度自己的晚年。满足常乐是1个老年人延年益寿应有的态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为之奋斗过,不管成还是败,事情都已过去了。

平常心也是心理保健方法的1种,人要怀着1颗平常心。俗语说,你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1个人如果不怀着1颗平常心去做事的话,不失败,也难以有1个好心情。

还有就是人老了,有些行动方式变得跟小孩1样,其中1点最为明显,就是失去了独立的勇气,不愿拿1颗平常心去处理自己的事情,固然就不能保持1颗平常心了。所以,自立不但是对年轻人的要求,也是对老年人的要求。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管1个人他有多么大的本领,学历如何高,他都不可能摆脱衰老,而让年轻人代替他。

从台上到台下,如何解决这1角色的转变,是许多老年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因此,老年人要学会以1颗平常心去对待这1切,正确对待这1角色的转换。

很多快要退休的老年人,总是过分的担心,来代替自己位置的人能不能胜任,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没病没灾 知足常乐是福,不能以平常心对人,把顾虑变成了发怨言,没病没灾 知足常乐是福,周围的1切在他看来都是那么不顺眼,不尽人意。结果,持而久之,成天浮躁不安,心情不顺畅,怨声载道,其实这样做不但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反会愈来愈糟。

老年人要学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环境中,不要拿之前的眼光来看待新的人物和新的事物,这样才能保持心平气和,安度晚年。

人老心不老——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比之前差,但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但不会累坏身体,反而有益于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人体之所以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全在于全身气血的循环流畅。有些老年人认为,辛苦了1辈子,到了退休1定要好好休息,什么都不做,吃好睡好就可以够了,其实这是1种毛病的观念。

运动不但有益于躯体的运动,也有益于心理的运动。躯体的运动,大家容易理解,如做家务、外出漫步等,但是心理方面的运动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也容易被忽视。心理活动方面指的是思惟的运动和学习。例如,西北京大学汉在沉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没病没灾 知足常乐是福,为何还要唱几句信天游呢?是由于他们想把心中的烦闷给唱出来,这就是心理活动的写照。而对老年人而言,心理活动相当重要,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就是由于老年人不能正常思惟的1种疾病。所以,老年人除做1些力所能及的事,还要保持正常的心理思惟活动,这样才能度过1个愉快的晚年。

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常遇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情绪上的烦恼,这类老年人衣食无忧,可成天被烦恼包围。有这样1位老人,他是位退休的纪检干部,平时明哲保身,不吸烟、不饮酒,工作之外,基本上无任何业余爱好。可退下来后,却成天处于烦躁当中,没法摆脱,看见他人悠然自得的模样,很是羡慕,也想拿根鱼竿坐下来垂钓1番,想去学可又不知从何学起,有时不免怀疑自己怎样就这么笨。

这位老人真的笨么?固然不是!他只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会欣赏是培养兴趣的基础。酷爱生活,酷爱人生,酷爱自然的人,就会发觉周围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学会欣赏,善于欣赏,不失为1条较好的保健方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