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处处皆学问,处处皆养生,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许多养生经,朗朗上口,又包括深意,无妨学1学!
穿着篇
衣不过厚,不怕温高;
衣不过薄,不怕风高。
人体只有在适当温度内才能保持比较好的状态,居住或工作环境温度太高或太低都可能会生病。所以,根据温度变化来调解衣被的厚薄,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民间用“28月乱穿衣”来形容早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春捂秋冻,早春和初秋季节相对凉快,不适当地减少或添加衣服会致使着凉感冒。夏天室内外温差大时,就犹如1直处于季节交替之时,更是要注意衣物的增减,老人必看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经,特别是开着空调时,就不能再穿着短衣短裤,可以适当地披1件薄衫或系1条丝巾。
洗漱篇
饱不洗头,饿不洗澡;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刚吃完饭时,血液大量流入胃部,而洗头时自然要低头,可能造成大脑缺血。如果是中老年人或得了高血压、高血脂的人,还容易引发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洗澡虽然舒服,但还是1项耗费体力的活动,饿着洗很容易低血糖,乃至晕倒。反之,刚吃饱时也不宜洗澡,否则会使本应集中于胃部的血液转向皮肤和肌肉,影响消化吸收。建议饭后先休息1两个小时再洗澡。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汗水衰落,冷水莫浇。说的是,刚出完汗不能马上冲凉,固然也不能马上进空调房,由于毛孔遇冷刺激会从扩大状态突然紧急闭合,破坏皮肤的排汗功能,致使中暑、感冒等症状。在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中,脚是1扇健康的“窗口”,5脏6腑都在这里有相应的穴位。晚上洗脚,并适当地推拿脚心的涌泉穴,直到发热、浑身感到舒适,可以养心明目、消除疲劳、增进睡眠。有条件的也能够用艾叶泡脚,能祛寒、除湿、通经络。
睡眠篇
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睡前开窗,1觉天亮。
夏天和初秋,很多人贪凉,喜欢睡地板,但地面散热快,吸收热量也快,容易吸收背部热量,进而可能引发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秋季气候干燥,天气转冷,睡硬板床容易造成局部气血不顺畅,出现肢体麻痹等,老人必看 老祖宗留下的养生经。春季即便天气转暖,睡觉的时候也1定要盖严被子,特别是不要露出肚脐。冬季天气冷,许多人喜欢蒙头睡,但被子里空气循环差,人体呼出的2氧化碳容易积聚,造成缺氧。如果睡前开窗透风15分钟左右,增加氧气含量,让室内细菌大为减少,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人在睡眠时各项生理性能保持低速运转,代谢水平下落,心跳减慢,血压降落。睡醒时,人从熟睡状态逐渐转到活动状态,若立即下床或起床动作较大,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行走篇
坐如钟稳,站如松直;
睡如弓形,动如风意。
这对老年人特别重要。由于他们身体各器官功能都会退化,功能下降,骨骼、肌肉、韧带变得松弛无力,如果站立和行走时不挺起胸来,胸腔遭到挤压,肺活量就会下降,不但容易构成驼背和弯腰,而且常因吸入气体不够用而产生心慌气短。身体长时间缺氧,常常引发心脏病和肺病。所以老年人站立和坐着时,1定要挺起胸来。关于行动,还有两句话值得1提:脚宜常行,步常后行。这句话说的是,走路要轻盈矫健些,以避免养成慢腾腾的走路习惯,否则,腿部肌肉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肌肉萎缩衰老后,两腿就抬不起来了。
相关新闻
上一页:老人吃饺子时四项注意
下一页:秋季老人有什么保健原则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