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老人至今无户口成“黑户”

2017-05-29 01:59:15 来源:
分享:

1918年末诞生的杨秀英(音),今年已有94岁。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颠沛流离后,杨秀英于1996年落脚在了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岁月流逝,杨秀英如今已经是眼光混浊、思惟混乱,对身旁事物的感知力也愈来愈低,至亲全无的她更是不记得自己生在何方,户口在哪里。但是,杨秀英的生活现状却是10分窘迫:老伴双目失明,继子年已50岁,仍未成家。1家3人依托老伴和继子两人每个月275元的低保相依为命。为了给杨秀英办理低保改进生活,继子陈学升连月来屡次奔走在镇政府和派出所,却仍然没有结果。找不到户口所在地,杨秀英此时却成了“黑户”。

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惠营房村陈学升家中时,年老的杨秀英老人正窝在炕角处昏睡。新建的彩钢瓦房内,窗口上结着厚厚的冰棱,只有把手伸进被垛中,才能感觉到1丝暖意。陈学升喊了两声,示意继母起来,可杨秀英却不闻不问。

“人老了,根本听不见。”陈学升解释着,伸手把老人扶了起来。对记者的到来,老人视而不见,只是喃喃地说着人们听不懂的话。

陈学升告知记者,1996年4月,经人介绍,杨秀英的侄女把杨秀英从承德市平泉县送了过来,和陈学升的父亲陈国富组成了新家。“那时候,继母的侄女告知我,说继母有两个儿子,但是全死了。”陈学升说,对那女人的话,他们父子俩坚信不疑。

“但是2004年夏,1个叫做马德江的老人忽然来到家中。”陈学升回想说,马德江自称已65岁,是杨秀英的2儿子,居住在吉林省盘石县。“马德江告知我,继母很小的时候就嫁给了1个瞎了1只眼的木匠,以后随着木匠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东奔西躲。继母28岁那年,木匠死了,剩下她和两个儿子。以后,两个儿子都落户在了吉林,但由于种种缘由,俩儿子反目,闹得对薄公堂,老死不相来往。从那以后,他们就将老人送回了老人的诞生地,承德市平泉县。”陈学升说,杨秀英在平泉县兄弟家中居住数年后,便被侄女送了过来。

“2004年冬季,就有人打来电话,告知我马德江病死了,无儿无女无人送终,而他大哥也早在数年前就已离世。后来,我又试着联系继母的侄女,但始终也没能联系上。”陈学升说。

陈学升告知记者,由于家境清贫,他始终没有成家,多年来依托在外打工和家中两亩薄地挣钱。最近几年来,他年近8旬的父亲突生眼疾,双目失明,94岁老人至今无户口成“黑户”,而继母更是体弱多病。“后来我们1家3口申请低保,可是由于继母户口没在这里,只有我们父子2人申请上了,每个月有275元的低保费。”陈学升说,“275块钱,都不够给1位老人买药的钱。”

“为了给继母申请低保,我去过派出所好几次,94岁老人至今无户口成“黑户”,可是人家1定要有继母的户籍证明才能给办理户口。”陈学升说,“继母现在已神志不清了,她诞生都快1个世纪了,哪会有诞生证明?后来1直守寡,随两个儿子在吉林生活,可两个儿子也全死了,都没有留下后人,只有1个侄女,还联系不上。我真不知道该从哪里去找继母的户口了。”陈学升无奈地说。

记者随后来到马兰峪镇派出所户籍室。值班民警告诉记者,在没有找到杨秀英的原籍户口之前,没有办法帮杨秀英上户口,“没有户口,肯定办理不了低保。现在杨秀英的家人只能想办法先找到杨秀英的户口所在地。”值班民警称。

“继母身体近来不太好,我手上没钱,连药都买不起了。继母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获得1个‘合法身份’,我不清楚。真想不到,快乐了1个世纪的人,却成了‘黑人’。”陈学升痛苦的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