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评价邓小平:在独特历史关头他无法取代

2017-06-22 21:22:32 来源:
分享:

邓小平与“新新中国”

上世纪80年代,我有幸担当邓小平的英文翻译,屡次陪同他会面各国政要。到了1987、1988年间,为了完全废除毕生制,为了给年轻1代领导人提供更多的领导机会,邓小平屡次提出今后不再接见外宾了。

有1次我陪同邓小平会面外宾以后,邓小平对在场的外交部领导再次提出:“今后不用再给我安排会面外宾了。”邓小平略加停顿以后,又补充说:“除两个美国人,1个是尼克松,1个是基辛格。尼克松来,翻译评价邓小平:在独特历史关头他无法取代,我要请他吃饭,翻译评价邓小平:在独特历史关头他无法取代。基辛格来,我要跟他见面,翻译评价邓小平:在独特历史关头他无法取代。不忘老朋友嘛。”因而可知基辛格在邓小平心中的重要性。

上世纪80年代,我屡次见过基辛格博士,包括于1985年和1987年两次陪同邓小平会面基辛格博士。在邓小平去世以后的岁月里,我也有屡次机会同基辛格博士会面,但是大多都是行色匆匆,并没有机会细聊。2006年10月11日和12日,由基辛格博士担当主席的美国国际研究与战略中心在中国外交学会的协办下,在北京召开题为《关注中国》的重要会议。当时正值召开中gong106届6中全会,朝鲜刚于10月9日进行了核实验,联合国正在审议推选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潘基文担负联合国秘书长。1时间中国和东北亚再次成为全部世界关注的焦点。基辛格博士在这个关键时刻再次访华,意义非同1般。

我应邀出席了这次重要会议,并在会议上做了1小时的报告,专门介绍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基辛格博士亲身担负会议主席。

我与基辛格博士再次重逢,感到格外高兴。基辛格博士头发全白了,充满智慧的硕大头颅深深地堕入他那宽阔的肩膀,步伐略显缓慢,毕竟他已经是83岁高龄了,唯1没有变化的是他那低沉缓慢的带有浓重德语口音的声音,每次发音,仿佛全部胸腔腹腔都在协助他的咽喉工作。我带来了上世纪80年代我陪同基辛格博士两次访问中国的几幅珍贵照片,包括邓小平接见基辛格博士的照片。我们1起翻阅着老照片,往事涌上心头,恰有1种穿越时空的异常感觉。

基辛格博士仔细打量着照片里的人物。伸手指着邓小平,不断地说:“他是伟人啊!他是伟人啊!”他又指着照片中的我,拖着他那深沉缓重的低音滑稽地说:“那个时候你很瘦,我也很修长,20年过去了,我们共同发福了。”我们哈哈大笑起来。基辛格博士在照片上逐一签字纪念。

我在发言中,回想起当年邓小平力挽狂澜,推行改革开放,把中国带上了1条崭新的康庄大道。我把1978年以后的中国比喻成“新新中国”,而“新新中国”从1978年至今,只用了28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演讲终了以后,基辛格博士用他那独有的历史眼光跟我们说:“1971年我对中国进行了秘密访问,为打开中国的大门作出了贡献。当时美国政府制止美国人买中国货。1972年,为了配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作为1种友好姿态,我们决定允许每个美国游客可以购买100美元的中国货,但是只能在香港购买,由于那个时候中国内地真的是没有甚么东西可买。”他稍事停顿,略加思考后接着说:“当时如果有人跟我说,中国30多年后会获得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我1定说他是个疯子。”

基辛格博士接着对我们说:“邓小平第3次复出以后,我来到中国,造访了邓小平、华国锋和叶剑英元帅。当时邓小平描绘的中国,给我们展现了1幅全新的前景……即使是当时听信了邓小平的说法,我们也很难相信他所说的这1切都能够实现。但是邓小平说到做到。他说到的全都做到了。”

基辛格博士话锋1转,侧过头来问我:“高先生,你陪同我两次会面邓小平。我要问你1个这些年来我1直在思考的问题。邓小平改变了中国,这是事实。但是只有邓小平能够做到这1点吗?当时如果不是邓小平,而是换了他人,那末中国也能够获得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吗?当时如果没有邓小平,中国今天会是什么模样呢?”

20多年来,特别是在离开邓小平的岁月里,这恰恰也是我1直在思考的问题,没想到基辛格博士在大会上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对基辛格博士和预会者说:“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我认为,在那个特殊年代,在那个独特的历史关头,邓小平是唯一无2的,邓小平是没法取代的。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新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光明。我认为,翻译评价邓小平:在独特历史关头他无法取代,邓小平不但是中国杰出的政治领袖,邓小平也是中华民族的先知。而先知是没法取代的。”

基辛格博士和预会者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