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和老李同是糖尿病患者,用同1种药品医治,可效果却大不相同。老张经过治疗和控制饮食,加上适当的锻炼,精神状态良好。而老李却不同,每天长吁短叹,好像得了不治之症。304医院内分泌科马学毅主任医师提示,糖尿病患者在重视药物医治的同时,不可忽视“心治”。
由于糖尿病改变了患者本来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都遭到了很多的限制,加上糖尿病治疗周期长,1般会终生用药,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心理压力增大,会产生压抑感、自卑感、孤独感和无助感,担心自己被他人看作另类,更担心生命的质量和寿命遭到影响。严重的患者更是焦虑不安,心烦意乱,糖尿病别忽略“心治”,对生活失去信心,不配合医治,乃至出现自杀等过激现象。
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两类:1是焦虑症。这是由于对糖尿病医治进程中的各种“麻烦”和“限制”估计不足,缺少信心,进而对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过于担心、恐惧、思虑过度。2是抑郁症。这是以长时间延续的情绪低落、心情压抑为特点,同时伴随失眠、厌食等,糖尿病别忽略“心治”,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生活能力明显降落。严重者有轻生的动机。
对以上两类患者在应用相干药物医治糖尿病及焦虑症类疾患的同时,1定不要忘记“心治”。“心治”主要靠患者本身,有以下几种性情的人,需要在平常生活中加以注意。
1、不稳定型性情。有这类性情的人待人接物好凭感情用事,动作语言过于夸大,喜欢表现自己,但内心体验其实不深入,观念容易转变,爱沉沦于空想,1旦遭到意外打击,常常惶恐失措,缺少自我控制的能力和理智思考的能力。
专家支招:这类性情的患者仅靠意志控制是不够的,需要有1段时间的痛苦磨炼进程,比较好的方法是等待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冷静地作1下分析,尽量客观地对待病情,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忧郁型性情。这类性情的人比较内向、不善交际,多愁善感,遇事敏感而且多疑,心胸不够宽阔。
专家支招:这类性情的人应多交朋友,多与人交谈,倾吐自己心中的不快;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与朋友和家人分享欢乐;积极参加群体性活动,多培养新的兴趣和爱好;重视个人形象,增强自己克服疾病的信心。
3、狂躁型性情。这类性情的人,常常周期性地出现双向的情绪变化,1段时间内幕绪高涨或低落。情绪高涨时心情愉快,遇事乐观大度,但容易脾气暴躁,乃至出现攻击和破坏性行动;情绪低落时消极悲观,对1切都没有兴趣,食欲不振、失眠,全身乏力。
专家支招:有这类性情的患者应积极依托自己的意志调理心理和情绪,情绪高涨时要多听他人意见。情绪低落时应常常鼓励自己。
4、偏执型性情。有这类性情的人,常常太高地评价自己,固执己见,常与他人产生争吵,过分敏感多疑。有的偏听偏信街头广告,使本来可以控制的糖尿病日益恶化,耽误了治疗的比较好时机。
相关新闻
上一页:老人刷牙适合用儿童牙刷
下一页:“饿着”能延年益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