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据资料统计,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有20%会产生骨折,其中有的会因功能障碍致残,有的会因骨折后长时间卧床,引发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合并症,致使衰竭死亡。我们在认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同时,要对其身体上3个易产生骨折的部位引发警惕。
腕部骨折这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衷最多见的1种。当人要摔倒时,多会反射性地伸出手掌触地来支持保护身体。
对这类骨折,非手术医治都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即在局部麻醉下手法牵引复位,腕屈曲尺偏位固定1个月。去除固定后,经2~3个月功能锻炼会逐步恢复正常。
椎体骨折多产生在脊柱的腰椎及胸腰段部位的椎体。人体骨质疏松产生时常常首先累及脊柱的椎体,使椎体内起支持作用的骨小梁在数量上变得减少、质量结构上变得脆弱。严重者的椎体像1座失去柱子支持的空房子,徒有4壁。1旦遭到外力刺激,如跌坐伤的产生,其疏松空虚的椎体很容易产生形态上的改变,即椎体紧缩性骨折。这时候病人腰背痛症状进1步加重,有的疼痛会放射到腹部。起卧活动受限,驼背畸形也愈发明显。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进椎体成形术利用于椎体紧缩性骨折的医治,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这是1种微创手术,对初期、不完全的椎体紧缩性骨折,可收到吹糠见米的效果;对1些多个椎体的、较陈腐的骨折,只要是椎体还没有完全紧缩,都会有很好的疗效。
髋部骨折髋部是下肢和躯干的连接部位。人在摔倒瞬间,下肢支持、扭曲的气力会像杠杆似的作用于髋部,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很容易造成股骨粗隆或股骨颈骨折。此时患者出现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患肢呈外旋翻畸形。
相关新闻
上一页:如何化避免心脑血管疾病
下一页:中老年人警惕致残慢性脑供血不足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