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心理是老年人1种常见的负性心理,其通常表现为“情感低沉,精神退变”,是1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安定因素”,需要通过自我调适来加以消除,以下是1些常见的“傍晚”心理及调治方法。
冷落抛弃感有的老年人退休后,觉得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权利,生活中没有了迎来送往的热烈,觉得不能再在职权的舞台上“操作表演”,心里便会产生萧条冷落之感,这类失落的心理缠缠绕绕,挥之不去,犹如被人抛弃后那种难受。
分析与调适: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对自己的“角色转换”想不通,因此产生消极自弃情绪。从健康的角度讲,情绪消极,人的抗病能力就会降落,对生活会产生不良影响。其实,“丢权”变老,犹如季节转换,是人生的一定规律。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来往成古今。”1位退休老人说得好:“草随风动,权随职走,退休离职,天经地义,有什么好懊恼失意的。”记住他们的话,常见的黄昏心理及调治方法,用平常心做好“角色退场”吧。
累坠包袱感有的老年人多疑多心,思想变得愚昧,常常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再为家里做事,认为自己是子女的累坠和包袱,是“3饱1倒”的“活害”,觉得生活是1种折磨,是1种煎熬,因此产生悲观失望的想法。
分析与调适:传统的养老模式,消极的心理是引发老年人“包袱累坠感”的主要缘由。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困守小房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老年人是人生的秋季,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历史上许多创大业的名人都是老年人。如孔子、孟子、恩格斯等。我们有理由甩掉那些不良情绪,进行人生2次创业,常见的黄昏心理及调治方法,首创人生第2个春季。
相关新闻
下一页:老年人餐桌上的降脂“良药”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