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幼”更要“敬老”

2017-06-24 20:23:02 来源:
分享:

近日,笔者对周围几位70岁左右的老人进行了随机访谈。当被问到在生活中最渴望得到什么时,我没有听到“金钱”,也没有听到其他的,几位老人几近不谋而合地回答:关爱。确切地说,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流于情势、应付了事的关爱。

其中有1位喜欢阅读且快人快语的老人说,翻翻《现代汉语词典》就会发现,从词义上看,“尊”与“爱”1个虚1个实,其中体现的感情深浅明显不1样。孰深孰浅?这不言而喻。

“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家庭在生活中信守的重要准则之1。但是,我们以“尊老爱幼”的观念对待父母和子女时,却仿佛忽视了家庭中施爱同等的原则,而使“尊”的含义越发空洞,而“爱”的行动却越发实在。我们发现在有些家庭,“爱幼”更要“敬老”,老年人逐渐成了被遗忘和忽视的成员:全家人必须适应孩子的口味,饭桌上孩子的食欲,永久是大人们关注的焦点;电视频道的选择权,也控制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喜欢什么就买甚么,而老人生活上确切需要的物品,子女却不会积极主动地帮老人买。

在这类以孩子为家庭核心的现实眼前,即使是老人心有不平,也只好缄默不语,或以儿孙们的“懂事”或“优秀”来自我安慰。人啊,吃喝不愁,垂垂老矣,还能苛求那末多吗?

几10年的社会变革,“爱幼”更要“敬老”,使我国家庭伦理观念产生了嬗变,以往高高在上、威风8面的婆婆公公的地位已被撼动了。看看眼下婆婆们很多都得看儿媳妇的眼色行事,1副谨小慎微的样子,可以绝不夸大地说,千年积淀的“唯婆婆是命”的封建礼教,已基本被现代人扬弃得差不多了。虽然说这并非坏事,“爱幼”更要“敬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种值得人们关注的现象,那就是老人与小孩在取得关爱上,仿佛爱的砝码常常偏重于“未来的希望”这1边。最近,有媒体报导了1组颇具讽刺意味的数据:据统计,有17.4%的老年人的饮食营养不够均衡;25.6%的儿童因营养多余而致使肥胖。这也许对人们能有1定的警示作用。

在家中对“老”与“小”的施爱上,我以为步入暮年的老人更需要子女亲近和关爱,处于成长时间的孩子只需要辅助和循循善诱,过分宠爱孩子则反而成了“愚爱”,将害了孩子1生。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人的身体性能会逐步衰退,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儿女体力上的帮助,也需要“精神供养”,小辈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庇护老人,使老人保养天年。就目前现实来看,多数老年人对子女并没有刻薄的要求,他们深知“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古训,也更多地会体谅、理解子女的难处。儿女若能给父母实实在在的关爱(乃至偏爱也不为过),感念父母大半生的劳苦贡献,让他们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父母就很欣慰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