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

2017-06-28 08:24:52 来源:
分享:

“空巢老人”,1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愈来愈多,关爱“空巢”老人,已成为1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缘由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特点

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愁闷、懊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乃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偏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偏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我国传统文化推许儿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教育儿女们要在父母有生之年承欢膝下,养生送死。可是时期的剧变,引领人们方便的到达远方。优越的生活环境,婚姻后为避免婆媳矛盾,让人们纷纭选择与父母分离。这样父母就很容易限于孤独的负面情绪这类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值。

老年人要防治家庭“空巢”综合征,须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迷恋。

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调解对子女的感情投入,关爱“空巢”老人,下降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了解孩子与自己是独立的个体。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渐减少对子女的迷恋状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