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有1位叫做刘海峰的武术界老先辈。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但武艺超群、工作出色,而且在面对病痛的折磨时,他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更使人敬佩。从1个身姿敏捷的武术行家,到不幸瘫痪卧床的得病老人,再到克服病魔,并用武术精神帮助他人,其1生与武术结下了不解情缘。
因天资聪慧、武术根基较好,对武术又10分痴迷,年轻的时候,他人要学1年的拳法套路,刘海峰几个月就能够练好。而且他练习武术10分用功,不但把所学的拳法融会贯通,还练习了刀、枪、剑、棍、鞭等兵器。“凡是长时间习武之人,都知道兵器是拳法的延伸,只要拳法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后,练习兵器自然就会得心应手。”老人如是说。
经过量年的辛苦磨炼,刘海峰终究学有所成。1959年,他取得了内蒙古昭乌达武术比赛的第1名。而在随后的岁月里,老人410年练武不辍,并积极参与赤峰地区的各类武术活动,1984年任内蒙古自治区武术比赛裁判员和赤峰市武术比赛裁判长,1997年被赤峰市红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先进个人。同时,他的工作也屡次取得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刘海峰老人不但教自己的儿子、孙子习武,而且徒弟很多,几近遍及于各个行业当中。“我们那个时候都是义务授徒,不像现在。而且我对他们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修武德,然后是学武术,并且基本功、练动作都必须长时间锻炼,1点也不可偷工,不管多苦,都必须坚持。这1点,多是受了自己老师的影响。”在他看来,习武之人,最重视的就应当是武德了。由于1个练习武术的人,必须要清楚学武的目的——除强体健身外,关键时刻要出手救人。如果1个心术不正的人练武,就算他的武功再高,也是1个失败的人。
都说1样通样样通,在武术方面很有成绩的刘海峰,滑冰、游泳等运动也是样样精通,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工作也1样的勤奋努力,做得有声有色。退休前的他,是赤峰市工业局副处级调研员、工会主席,50多岁时还能参加比赛。但遗憾的是,1997年,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也就是老人57岁那1年,正准备参加赤峰市老年滑冰比赛之前,由于剧烈的运动,老人突患“脑栓塞”,病情非常严重,致使左半身运动性能几近完全丧失。医生称,“病得像他这样严重,很难恢复”。
1个曾逐日腾挪跳跃着练武术、身轻矫健地做运动的人,突然就瘫痪在床了,还被医生下了可能永久躺在床上的断言,其痛苦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那个时候,逐日躺在床上,总是想起那些习武的日子,那把燕青双钩,那把断门枪;还有6、710年代,由于文体活动极少,逢年过节的,我和师傅、师弟们去公园表演的日子……1幕1幕,总是不停地在我眼前晃。难道自己真的就这样1直在床上躺下去了吗?”当他对自己的病情堕入失望之际,突然想到了自己钟爱、痴迷的武术,那种不屈不挠的武术精神在他心中突然升腾起来:“我要站起来,我要用武术精神来抗击病魔。”他不断地这样告诫自己。
自从逐步有了点知觉开始,握拳、练习抬胳膊就成了刘海峰每天必做的作业。每当这时候候,他就会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在院子里练武的情形,好像又回到了少年时期,奔着1个简单的目标,从头练起。
1晃1年多过去了,在老伴周桂芝的搀扶带领下,他竟然能1点1点地走几步了。因此,每天的训练内容就更多了,1天里有56个小时,他都是在练习中度过,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每次练下来,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身上已经是大汗淋淋。“老伴是8中的退休教师,退休前照顾学校的孩子们,退休后照顾我这个病人,就没好好的休息过,真是多亏她了。”老人告知记者,最使他宽慰的,是儿女们都非常孝顺、省心,而且个个学有所成。
如今,已经是老人得病后的第105个年头,一位古稀老人的武术情缘,就是靠着1个武术人的坚强意志和本身的优秀品质,这个曾被“判定”将会毕生在床的老人,终究创造了奇迹,驱走了病魔。同时,他通过自己的经历研究总结出了1套康复训练方法,依照自己的这套方法进行训练,不但身体性能恢复得很好,还能身体力行的做些运动,比如放风筝、骑3轮车、练气功等。现在的刘海峰老人,虽然不能像过去那样拿起双钩,却已完全能够自理了。
“病得这样严重,目前还没听说有恢复得这么好的。但是我父亲做到了。康复后的父亲,坚持每天练气功,并把气功传授给他人,也把他研究出的康复训练方法教给他人。”老人的女儿刘春燕说。
相关新闻
上一页:天语-老年人宜用的一款手机
下一页:老人养花既可仪情又可保健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