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谢师恩故事

2017-06-22 09:22:21 来源:
分享:

偶合似是1种机缘,我的生日与教师节是同1天:9月10日。感谢上苍,今生我注定与教师有缘,人生的“紧要处”总会得益于教师的庇护与关爱,三谢师恩故事。

1949年秋季,5岁的我进小学读书,开始了人生的求学之旅。到了小学2年级,由于我的成绩名列全班第1,班主任韩老师也就特别喜欢我。可就在这个时候,我却闯了1个“大祸”。

1950年9月底,学校要举行1次全校集会,庆祝建国2周年,学校安排了1些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我被韩老师指定代表我们班级去发言。事前我写好了稿,也在学校和家里练习了好几遍,但后来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居然产生了。那天会上,当主持会议的老师宣布我上台讲话时,我竟吓得拔腿从学校操场向校门跑去,身后只听到1片轰笑。

我知道自己为班级丢了脸,就躲在县城运动场的1角傻傻地坐着。晚餐过后很久,我才怯怯地回到家中。想不到韩老师早已在家中等我,她的脸上仍然露出温厚、慈祥的笑容,没有1句责怪,倒是用手轻抚着我的头细声说道:“没关系,下次再来!”

“下次再来”,我真要感谢我的韩老师,有了她的这句话,我又重拾起自信心,开始了对自己性情的磨砺。从此,我把房间和教室当作学校操场独自大声讲话,1遍又1遍进行背诵的练习,后来屡次取得小学、中学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的第1名。

韩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后来转到南昌读小学,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但韩老师脸上对学生充满信任的淡淡微笑,却1直犹如1盏明灯亮在我的心头。

我是被保送进省城名校??南昌2中学习的。我的全部初中阶段在没有波涛的日子里平静度过。但是,到了高中1年级,我却遇到了1次不小的“打击”。1959年年底,我的“入团喜报”张贴在校门口的“公告栏”里,可不到半天时间,又被揭了下来,缘由是我1个哥哥的所谓“右派”问题还没有调查清楚。这件事在当时的学校忽地变成了新闻,1些同学都用异常的眼光打量着我。

对只有1056岁的我来讲,这不能不感到是1种莫名的羞辱,我整天打不起精神,常常低头不语。这时候,我的班主任张锡生老师走到了我的身旁,他陪我1起走路回家。这位省市闻名的外语教师用极富磁性的声音对我说:“别趴下,自己的路靠自己走!”老师的教导恰似1服清凉剂,我1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快乐生活,“入团喜报”也在事后1两个月又1次贴了出来。

我于1962年参加高考,考取了当时的江西大学中文系。当我来到成立才4年的江西大学时,学校连围墙还没建,连着教室和宿舍的竟是1片片农田。同学们戏称我们的学校“没鼻子没脸”。我怏怏不快地走进教室,却发现1些年轻教师既有学识,课又讲得充满豪情,这使我骄躁的心开始安定下来。

党史课的黄少群老师,当时不过21078岁,但他儒雅的风度、旁征博引的讲述1下就吸引了我。1次书面练习过后,黄老师在全班进行点评。他

当着全班同学专门说到我的作业:“这个同学的作业超出了1般同学的水平,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我本来要给他5分(优秀),但只给了4分(良好)。希望他以后能得到5分。”这番话让我的心为之1振。“莫道天下不识君”,我收敛了少年的轻狂,得以踏实地面对大学生活。

在大学期间,我1直暗暗以不要“4分”要得“5分”的要求鞭策鼓励自己。大学2年级时,三谢师恩故事,我创作、发表了长诗??《洲上颂》,并被推荐为《诗刊》特约作者。也就在这1年??1964年春季,19岁的我,当选为江西省第3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作为大学生代表,我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投票选举省长,在人生记忆中真是留下了值得收藏的1页。

2003年,当我获得“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赴京领奖时,我专程前去黄少群老师住处探望。此前他早已调入中央党校任教,并成了著述甚丰的党史研究名家。惋惜黄老师不在家,无缘相见。我想告知老师的是,“5分”我还没有得到,但它是我毕生的寻求。

回首平生,3谢师恩,这是我虔敬的心声,这是我恒永的感念。当我出错时,我要感谢老师的宽容之恩;当我低沉时,我要感谢老师的抚慰之恩;当我迷茫时,我要感谢老师的引领之恩。是啊,教师,作为秉承生命烛光的带路人,作为共和国精神大厦的建造者,怎不值得我们真心敬佩、倾情赞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