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粟裕推辞当司令

2017-06-28 06:26:29 来源:
分享:

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伍修权

“1933年10月,担负红军师政委和分区司令员等职务的伍修权,奉命去给李德当翻译;长征途中,部队减员缩编,他主动要求由军团副顾问长改任团顾问长;建国初,他从战略区领导的岗位上,调任外交部司长。每次工作变动、职务升降,他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在新的岗位上有所贡献、有所建树。”这是张万年、迟浩田所写的《历史风云中的1代英杰——深切吊唁伍修权同志》中的1段话,对伍修权的“能上能下”作了高度赞美,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粟裕推辞当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伍修权曾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系部副部长等职。1975年出任解放军副总顾问长。

要求当助手的李立3

1955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4个主管业务的办公室,准备任命李立3为主持农业的第4办公室主任。当邓小平找李立3谈话,征求他的意见时,李立3说,自己对农业1窍不通,是否是分配他去管理工业的第3办公室工作。邓小平说,3办主任已安排了李雪峰。李立3说,我比较熟习工业,我去给李雪峰同志当助手。邓小平说,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粟裕推辞当司令,李雪峰同志还不是中央委员,你去当副主任好吗?李立3说,职位高低没必要斟酌,请中央放心,我保证服从李雪峰的领导,配合他弄好工作。中央3办后来改成中共中央工业部,李立3仍担当副部长,1直工作到1960年。他尊重李雪峰的领导,也不计较工作的轻重,只要交给的工作就努力去干。1956年,中央工业部经过调查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党委领导、厂长负责的领导体制,得到中央批准。李立3为制定推行这1体制做了大量工作。

上书辞职的徐特立

1956年,徐特立年近810。他感到自己记忆力衰退,身体不支,便向中央打报告,要求辞去中宣部副部长的职务,让年轻的同志上来工作。他在报告中强调说,若不这样,我是很不安的。尔后,徐特立就不参加中宣部的领导工作了。

其实,早在中央苏区时,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粟裕推辞当司令,徐特立就曾让贤过,那时他是教育部长。瞿秋白从上海来到瑞金后,徐特立首先提出:秋白年轻有为,应当让秋白任部长,自己任副部长。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他俩相互尊重,相互支持,配合得很好。徐特立是着名的“延安5老”之1,新中国成立前后,曾任中宣部副部长等职。是中共第7、8届中央委员。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因病去世。

不想当检察长的张鼎丞

张鼎丞曾屡次说过:“共产党人从参加党的那1天起,就把自己的1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党。几10年来,同我1起战役的同志很多都牺牲了,我是革命征途中的幸存者。想到已牺牲的同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向党伸手要名要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61年,张鼎丞已担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7年。这年,张鼎丞63岁。他感到自己年龄大了,因而便两次去找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要求中央在第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不要再提名他为检察长候选人,让年富力强的同志担负这个职务。后来大会还是选举他为检察长,他感到很遗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