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王”许伯遒与梅兰芳

2017-06-23 07:22:54 来源:
分享:

先叔许伯遒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先叔爷友皋公能唱昆旦,喜吹笛),又天赋禀厚,10岁时已能按谱奏曲,很有昆味。他先从名笛师方萼亭学笛,104岁那年,在上海1次昆曲清唱中,“笛王”许伯遒与梅兰芳,演奏[千钟禄]、[惨情],被昆曲宗师俞粟庐先生发现,把他叫到身边来讲:“小弟弟,你的笛可比美阿荣(李荣忻《105贯》正笛),有工夫到我家来拍曲。”在粟老及俞振飞先生父子的指点下,他掌握了俞派的唱法气口,演奏技能又有突飞猛进,大约210岁后,就有了“笛王”的称号。(按:当时享有“江南4大笛王”称赞的有上海俞振飞、许伯遒、嘉兴许鸿宾、昆山李荣忻。)伯遒叔的笛音饱满,醇厚宽亮,昆曲界有“满口风”的美称。闻佩姑说他的演奏是:“虽新声变调,“笛王”许伯遒与梅兰芳,遵律吕不差;役心御气,扬宫羽于丹田,得其伴奏,舒畅惬意”,这个分析是恰如其分的。

伯遒叔认识梅兰芳先生时间很早,可远溯到1916年101月下旬,那时梅先生到杭州第1舞台演出,伯遒叔、源来叔和父亲看了他演出的《黛玉葬花》、《穆柯寨》、《佳期拷红》几出,经族伯许明先生介绍,在化装市见到梅先生。梅先生和大家逐一握手,含笑说:“昆曲出在南方,你们听哪句腔唱得不准,哪一个字念得不适合,请你们告知我。”他们见名震1时的梅兰芳,态度如此和蔼,说话那么谦逊,都吞吞吐吐地挤出1句:“唱得好,做得好。”

“918”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住在沧州饭店,有1次父亲约请他吃饭,伯遒叔带了笛子,演奏了两支《思凡》。梅先生在《舞台生活410年》1书中说:“我唱完了,觉得10分痛快。由于他的所谓‘满口笛’,又宽又亮,正配上我这条宽嗓子。拿他吹的笛子的外形来说,就跟北方的有了辨别。他的笛子比较粗些,所以发音宽而亮。”“我从饭店搬到了马思南路,就常请他替我理曲子,这是我接触到俞派唱法的开始。他给我理的曲子真不算少。理熟了,他拿起笛子就吹。他吹的瘾头真不小,我那时唱的兴趣也不差,我们两个人简直唱出瘾来了。”

310年代昆曲已处于急剧衰落,步履维艰的境况中,梅先生1生重视昆曲演出,固然积极参加昆曲界发起的义演活动。在上海昆曲义演时,梅先生演出《南柯记》、《瑶台》、《金雀记》、《乔醋》,都是伯遒叔演奏的。

抗克服利后,梅先生剃须重登舞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昆曲《思凡》、《刺虎》、《游园惊梦》、《断桥》、《奇双会》等,万人观仰梅伶王复出,为他吹笛还是“笛王”许伯遒。

510年代,梅剧团在各省市巡回演出,剧目有《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奇双会》,总是特邀伯遒叔随团伴奏,他们的艺术交谊有310年的历史。特别在1959年,夏衍副部长提议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诸名家拍摄彩色戏曲影片《游园惊梦》中,他更是其中得力助手之1。当年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在上海听了《游园惊梦》的影片录音后,写信给父亲说:“先父粟庐公认为唱《游园惊梦》要得‘静’字诀,才算度曲高峰,梅先生的演唱,特别是[山坡羊]、[绵搭絮]两支曲子,“笛王”许伯遒与梅兰芳,确切到达了‘静’字诀。”这果然是梅先生的艺术成绩已进入出神入化的地步,但也和伯遒叔衬托绵密的演奏技能相得益彰,密切不可分割的。诚如王定1、希1表弟论述的那样:“从他的伴奏中可听出笛音嘹亮但不掩盖唱腔;尺寸舒展但不影响剧情,连中有断,断中有连,把曲子中的抑扬转折表现的恰到好处,搭头不多很多;运气不徐不急,把演唱者细腻的唱腔与感情,都清清新爽的衬托出来。”

“笛王”许伯遒先生又是个多面手,除精于吹笛外,在治印与书法上,也是卓有成效的。他曾为梅兰芳、程砚秋诸大师及父亲篆刻过量枚印章,“笛王”许伯遒与梅兰芳,技艺高超。他辑录的《度曲百萃》是用圆转自若、精美隽永的赵体(孟頫)字缮写的,行气尤佳,足资广大书法爱好者作习帖之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