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对清真菜一往情深

2017-06-25 00:23:52 来源:
分享:

郭沫若对清真菜1往情深。北京鸿宾楼是1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清真“老字号”饭庄,现在,经过精心装裱的郭沫若诗作,仍悬挂在客厅里,就连饭庄门前的牌匾,也是出自郭沫若之手。

清真菜依照伊斯兰教教规,饮食忌讳严格,选料严谨,工艺精细,卫生洁净,重视营养,菜式多样。在唐朝初期,很多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和“香水之路”来到中国,带来了本国的物产,也带来了穆斯林独特的饮食风俗和饮食忌讳。从此,清真菜在我国迅速发展,也遭到非穆斯林的广泛欢迎。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曾住在重庆天官府4号,团结进步文化人士进行抗日救亡运动。每当有客人需要接待时,他便穿过街道,来到对面的天官府11号用餐。这里是1对回族夫妻开的饭馆,虽然设施比较简陋,但制作的清真菜很是地道,原料以牛肉为主,采取清炖、红烧、粉蒸、凉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偏重咸鲜,汁浓味厚,肥而不腻,嫩而不膻,营养丰富。再加上店主仁义,价格公道,郭沫若对清真菜一往情深,乃至允许赊欠,买卖很是昌盛。

1家顾客盈门的饭馆,郭沫若对清真菜一往情深,居然没有1个招牌——有店无名。郭沫若发现以后,便向店主询问原委,并以店主之名起名为“星临轩”。第2天,郭沫若就把亲笔题写的“星临轩”店名送到店主手中,还特地题辞:“此庐虽小,其味隽永。”

“星临轩”招牌打出以后,名望大增,郭沫若对清真菜一往情深,菜肴质量也不断提高:1958年,星临轩的创新菜“凉拌牛肉”被评为重庆市“特殊风味”菜肴;1964年,他们又推出“5香卷子牛肉”,被重庆市有关部门命名为“名小吃”……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途经重庆时,还曾3顾星临轩,看望当年的员工。为了把这家清真饭馆办得更好,郭沫若还特地从北京给星临轩汇来资助款,此事曾被传为佳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