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力报养育之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视为无与伦比的高尚情操。孔子曾1言以蔽之:“夫孝,德之本也。”在报孝老人、立身后人方面,1代巨人邓小平可谓国人楷模。
小平生母早殁,一代伟人邓小平尊老楷模,其父邓绍昌后续弦娶嘉陵江船工之女夏伯根。由于家境清贫,她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小平从未漠视和轻慢于她,而是视若亲母,尊重孝敬。不但幼年如此,即便身居高位后也未改变。继母所生的弟妹,他们相处也10分和谐,令继母满怀欢乐。
夏柏根嫁到邓家后,生下3女邓先群不到1年,丈夫便放手人寰。但她并未1蹶不振,而是擦干眼泪,勇敢面对。她不怕艰巨困苦,含辛操持家务,茹苦养育子女。小平对这位为人正直、勤劳、仁慈、忠诚的继母,敬重如父。
1920年,15岁的小平告别亲人,由重庆朝天门顺江而下,先赴法国勤工俭学,随即投身革命工作,1去29载。1949年,他和刘伯承带领数10万刘邓大军挥师南下,1举解放了川康云贵,并安营扎寨山城。这时候45岁的他,已成为大西南的最高领导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1书记、西南军区政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由于儿子是共产党的大干部,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夏伯根受尽了欺压与折磨,小平对此深感内疚。大局刚1稳定,他便想接继母到重庆。50年代初,我在西南军区司令部工作,曾听人说过“邓政委的母亲还在,一代伟人邓小平尊老楷模,已派人去广安接她”的消息;不久又听说:邓政委的母亲已接来,母子见面时政委高兴得眼噙泪花,还说今后不再分开了。从此他们1直生活在1起。
大行政区撤销后的1952年,小平奉命到北京工作,担负政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随即接继母进京居住。这时候他虽已经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1,但对继母的孝敬没有改变。小平和卓琳常对子女说:奶奶1生多受磨难,一代伟人邓小平尊老楷模,你们1定要尊重她、关心她,千万不可惹她生气。在饮食起居等方面,他俩对老人关怀备至,常常嘘寒问暖,关照厨师做些老人喜欢吃的川菜,还挤出时间陪老人1起吃饭、摆龙门阵,使她感到非常惬意、幸福。
“文革”期间小平被打倒,在本身难保的情况下还念念不忘老人,经过量方努力才得以和老人生活在1起。即便在发配到江西南昌劳动改造的日子里,小平和卓琳对老人的关爱仍1如既往。为照顾好年事已高的继母和身体不好的妻子,小平几近承当了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从劈柴、生火到洗衣、拖地,事必躬亲。就这样,年龄相加共200多岁的3个老人,以沫相濡、相互搀扶,终究闯过了难关。
不论是在顺境或逆境,邓小平尽心极力照顾继母如生母,充分表明他是1个“位高未敢忘尽孝”重德的领导人。
这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尊老楷模,令东方巨龙应运腾飞的巨人,无愧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儿子。
相关新闻
上一页:老人网上冲浪可提高脑功能
下一页:老年人要有适当的“娱乐心态”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