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城市人孤独需全方位排解

2017-06-28 16:25:07 来源:
分享:

“出门1把锁,进门1盏灯。”这是很多“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1项统计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感觉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只占56.9%,农村老年人的这个比例仅为33.1%。

居家养老服务券、高龄补助、百岁以上的老人还将取得政府的额外补贴……各种居家养老政策惠及着愈来愈多的老年人,老年人物资生活有了保障,但精神上的慰藉却仍然匮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老人平常生活单调乏味;老人本身的心理问题、家庭关怀的缺失和社区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是老人乐不起来的主要缘由。

孤单生活场景1足不出户与电视为伴

从卧室到客厅只有10几步,这是丰台区5爱屯居民高大妈从床到电视机的距离,每天起床后,高大妈都会走到客厅,把电视打开,1屁股坐进沙发。除外出买菜和遛狗,高大妈大部份时间都窝在家里,很少选择走进社区参与活动。“跟人家又不熟,凑什么热烈啊。”儿子刘先生说,自己很少从母亲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劝其多跟街坊聊天,她也不甘心,很担心母亲得了自闭症。

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很多老人退休后不愿意主动走出去接触社区,参与活动,致使心理和精神状态出现问题。

孤单生活场景2坐公交打发时间

海淀区知春里社区居民李文英(化名)的爱人早在1970年就去世了,30多年来,她1直1个人生活。年轻时的李文英总是1张公交月票在手,到处东奔西走,“我就像个‘活地图’,那时候感觉日子可充实了。”如今已76岁的李文英腿脚不太好,不能走太远的路,楼里的老火伴随的已去世,支招:城市人孤独需全方位排解,有的身体不好,相互之间联系就少了很多,“孤单”2字难免找上了自己。

李文英有个排解孤单的办法,就是1个人走到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坐上1趟公交车到终点,然后再坐回来,有时来回需要近3个小时,“这样既可以消磨1上午的时间,也能够看看北京城的变化。”李文英这样解释。

李文英独自居住,是怕给儿女添麻烦,儿子、女儿每天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最高兴了,特别是女儿,讲起1些工作上的事情和之前老邻居家的事情,总能逗得李文英哈哈大笑。“有时候儿女给我送东西来,我总说你们在我这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多坐1会我最开心,要是还能多见见孙子和外孙子,那就更高兴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主动提出住进养老院,其中很重要的1个缘由就是养老院里有说话的伴儿,有时还会有志愿者带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去养老院慰劳,支招:城市人孤独需全方位排解,陪老人聊天。而独自在家的枯燥生活只会平增老人的孤单感。

孤单生活场景3文娱设施少爱往城里跑

1般意义上的理解,供养通常是家庭的义务、儿女的义务。但随着北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急剧增多,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问题不再单纯是家庭的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社区活动丰富不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人的快乐程度。

入住天通苑1年来,支招:城市人孤独需全方位排解,“爱玩儿”的李大妈总觉得不适应。在她看来,眼前这座“睡城”的文娱配套设施根本没法儿和她先前住的西单胡同比:之前她出了胡同口想逛哪儿就逛哪儿,现在就连在附近商场买1双满意的鞋都变得困难,生活也越发变得单调孤单起来。

李大妈的老伴齐大爷也有同感。酷爱打网球和乒乓球的他自从搬到天通苑东2区以来,球拍都快成了摆设。今年5月份,齐大爷好不容易盼来了社区的第1个老年地下活动室,可是他还没来得及认识些新球友,活动站就由于渗水被迫关闭了,至今都大门紧锁。老两口干脆1块往城里跑,找好玩的地方凑热烈。

专家观点老人的孤独需要全方位排解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布新表示,支招:城市人孤独需全方位排解,对老年人而言,特别是空巢老人,常常会出现孤独孤单的心理状态。韩布新认为,对老人本身来讲,应当保持1定的智力运动,参与1定的集体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