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

2017-07-02 14:26:53 来源:
分享:

1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份、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消弱,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降落、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产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l)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很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趁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闷闷不乐,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消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常常要寻觅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1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消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情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浅谈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过于谨慎谨慎,惟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惰,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1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固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1定范围,但如果过分突出,特别与1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斟酌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2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

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1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1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文娱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之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突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寻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1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寻求的真实写照。但是,很多年高志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态其实不理想。他们或机体衰老严重,或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惟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构成了矛盾,有的人还为此而堕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当中。

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根据国外的1些研究,缺少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缘由。1般来说,由于缺少经济收入,浅谈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社会地位不高,因此使得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愁闷,处事谨慎,易于伤感。如果遭到子女的轻视或抱怨,性情倔强的老年人,常常会滋生1死了之的动机。所以,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是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4、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类美好欲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常常构成强烈的对照和深入的矛盾。例如1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少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很快垮掉,乃至导致早亡,浅谈老人心理健康的问题。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是1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10分严重。

3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