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直向天津特别报道(4)任勇姚文生
很多老年人由于难以适应退休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加上独居生活使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被隔离、被冷落、被社会所弃的心理感受逐步滋生,终究致使心理障碍。
记者任勇摄影姚文生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重,愈来愈多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却长时间为人们所忽视,直至空巢老人法庭自爆、6旬老太斧杀老伴等悲剧的上演,这1问题才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老人心理健康更需管理。
日前,南方某省160多岁备受孤独折磨的空巢老汉,为让外出打工的儿子回到自己身旁,竟将其子告上法庭,在法庭多次调解未果的情况下,1时冲动怀揣雷管自爆于法庭之上。
近日,本市16旬老太因没法忍耐退休后丈夫的长时间虐待,趁丈夫熟睡时用利斧将其残酷杀害,老人心理健康更需管理。
这些活生生的使人痛心的悲剧,不能不让我们将焦点转到老年人心理健康这个被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上来。本市首家专业从事健康管理服务的机构———市9月9康保中心的心理健康顾问蒋雪峰,值此本报每天健康工作室直接参与发起以关爱生命、管理健康为主题,免费为万名退休职工健康体检大型公益活动之际,提示广大读者:心理健康是老年人生存质量的1项重要指标,是幸福晚年的条件和保证。子女在关注、管理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更需对其心理健康实行有效管理。
85%老人有“心”病
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
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由于老年人大脑功能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85%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老人有明显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老人有1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可见,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蒋雪峰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健康的纲领性标准包括心理健康、体格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4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是统领性健康标准,也是健康管理中个人健康增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市去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城市总人口的13%,超过老龄化社会标准3个百分点,标志着本市已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关注老人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健康观念相对落后
导致老人“心”病被忽视
“老年人心理疾病与1般生理疾患1样,一样要经历由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的由量变到质变进程。”蒋雪峰说,当老年人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若不经很好地干预和指导,老人心理健康更需管理,就会演化为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个别重症患者乃至会做出如文章开头例子中所述的极端行动。但事实上,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其缘由主要是,健康观念相对落后致使很多子女认为老人不愁吃、不愁喝,体魄没毛病就行,或子女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而忽视了其心理感受,导致老年人心理疾病多发。
退休空巢“心”病诱因
被冷落感受导致心理障碍
张某是本市某高校教师,虽老伴早逝、子女出国不在身边,但平时上课、批论文、带研究生,工作1大堆,生活也很充实、快乐。可自从退休后,他突然闲了下来,整天在家无所事事,思惟变得恍惚,成天少言寡语、无精打彩,人1下子老了许多。
蒋雪峰说,现在社会进入多元化,很多价值评判标准产生改变,当老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标准与现有标准产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这是老年人心理障碍的产生根源。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和竞争的日趋剧烈,退休、空巢成为老年人群的普遍现象,这成为引发他们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张某由于难以适应退休后生活环境的变化,加上独居生活使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被隔离、被冷落、被社会所弃的心理感受逐步滋生,终究导致心理障碍,老人心理健康更需管理。
“心”病严重伤身
消极情绪破坏身体免疫系统
“心理障碍不单影响心理,”蒋雪峰指出,“它将极大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证明,消极情绪是破坏身体免疫系统的1大“首恶”,是身心疾病的诱因,30%至40%常见病的产生、发展与其有关。被称为老年人“3大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致病因素中,心理缘由已超过生理缘由。同时,心理疾病还会引发或加重老年人原有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大量实践证明,情绪的稳定、健康的心理可起到预防疾病、控制病情、延缓衰老的作用。
老人心理咋管理
个人家庭社会3方管理不能少
相关新闻
上一页:新闻里有个热心肠老人范金铭
下一页:预防中风要四手抓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