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患者向他建议,“您医术高,医德又好,何不自己开家医院?那我们找您看病也方便了。”吴殿华1想,“对啊,自己办的医院自己说了算。”因此他很快便采用了患者的建议,办起了冀州职工医院。创建之初他给医院定下了扶贫计划,并大胆地提出了“有钱没钱都能看病”的许诺。
周围的人对吴殿华的做法表示费解,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而吴老反问,如果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亲人,你会怎样做?
原来在吴殿华心里1直有把尺子,那就是“病人至上”。
哪里有需要,我就尽己所能
步入古稀之年的吴殿华,头发快掉光了,牙也没剩几颗,但他总是有股子不服老的劲儿。好多老年人到这个年纪,连个手机短信也不会发,可他每天在互联网上还要学习国外新研发出来的医疗技术。
“因心脏不好,今年他在省里住过两次院了。”老伴焦静说,在4川灾区,吴殿华因手术站立时间太长,两腿严重浮肿。可吴殿华说,“看着那末多病人急切地等着手术,就是老命搭上我也舍不得休息啊。”在灾区,“红色医生”的本质再1次被诠释。
生活中,应当说吴殿华不缺钱,他有离休金,老伴也有退休金。4个儿子都很出色,各自的事业都很红火。当吴殿华提出,在医院后面再建个老年公寓的想法时,全家人都反对。“这么大岁数身体又不好,还不如养养花喂喂鱼呢。”
可吴殿华说他有自己“折腾”的理由。这几年接触的农村病人较多,1些老人要末有病不求医,要末看病总要求守旧医治,怕背上经济包袱而连累家人。有的因子女忙,而贻误了比较好医治时机。“如果我们这里既可就诊又可养老,古稀医生为患者取骨割皮,两全其美多好啊。也算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办件好事!”吴殿华开始做家人的工作。
很快老年公寓开张了。怕老人们平时闷得慌,吴殿华还当起了老人们的“专职司机”,常常开着车带着他们到郊区看花赏草,呼吸新鲜空气。
4年了,大街上的烧饼都涨好几次价了,可老年公寓的饭菜1分钱也没涨过。虽然公寓没有赚到钱,却赚到了人气。入住的40多个老人有当地的,还有千里以外慕名而来的。
“哪里有需要,我就尽己所能!”吴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资助过贫困大学生,为灾区捐过款,为故乡修过路……
采访间隙,吴殿华的老伴儿过来提示他,古稀医生为患者取骨割皮,该吃降压药了。吴老呵呵1笑,古稀医生为患者取骨割皮,赶快从口袋里取出两片药,古稀医生为患者取骨割皮,1抬头吃了,水都没喝。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