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晚年不闲过

2017-06-30 11:27:28 来源:
分享:

古往今来,许多名家不但事业有成,而且他们晚年的1些趣闻轶事,也常使人敬佩。

晚唐诗人杜牧,晚年在审查他平生的诗作时,凡是认为不满意的,统统都烧掉。本来他的诗作有1000多首,烧得只剩下200多首。幸他外甥还保存200多首,这样他的诗共流传下来400多首。

宋朝大作家欧阳修晚年常常认真修改平日所写的文章。老伴见他用功过度,便说:“何必自苦到这个程度。你的文章还怕那些老先生骂吗?”欧阳修笑道:“不怕老先生骂,却怕后生嘲笑。”

林则徐晚年因病辞职回乡,在居室内悬联:“坐卧1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材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联语的意思是:我坐卧在1间楼房里,因病得闲,像我这样的不长进的人,老天或许能够宽恕吧;还是读书好,可与古人交结为友,虽然我已过了比较好的学习时光,但是正如年龄时期晋国的师旷所说的那样,秉烛而行,大概也还有几分光明的。

齐白石85岁那年的1天上午,连作4张条幅,中午仍不停笔,又坚持再画1张,名家晚年不闲过。画完题词曰:“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充之,不教1日闲过也。”正是这“不教1日闲过”的精神,使齐白石老人仍频频有佳作问世。他即便是在93岁高龄那年,仍作画600多幅。他晚年绘画精品,不但有许多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荣宝斋等院所,也有很多被国外友人购去欣赏、收藏。

着名科学家茅以升80岁时,还可以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以后100位的精确值。人们敬佩而惊奇地问:“茅老,您究竟是怎样记住的呢?”他回答:“重复!重复!再重复!”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1年之间,这位年逾8旬的老人,前后为孩子们做报告30场,直接听众6万人,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200多篇科普文章,1985年,名家晚年不闲过,他亲手给中小学生覆信30多封,极大地鼓舞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热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