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用药不宜太“大方”

2017-07-07 23:05:04 来源:
分享:

老年人用药应慎重,比较好“抠门”点。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药浓度及酸碱平衡状态,及时调剂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

老年人已成为药品消费主力军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接触到药物,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接触几率也越来越大。药物一般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老年人生理性能不断退化,完全不同于年轻人,然而却没有完全针对性的老年型药物。

有文献报道,超过60岁的老年人由于药物治疗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专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药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剂量和用法上都应加以注意。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人用药不宜太“大方”,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但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目前老年人在服用药物时,还是按照成人这个模糊概念用药。从这个角度讲,老年人用药是有别于年轻人的。那末老年人服药有甚么特点?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误区?

老人用药应“岁加量减”

我们常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一样适用于老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老人用药不宜太“大方”。

大部分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与青壮年人几乎没有区别,这很容易出问题。就算是治疗最简单的感冒,一个30岁、体重75公斤的成年男子和一个70多岁、体重只有45公斤的老先生,其服药剂量如果无差别,显然是极不科学的。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落,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老人用药不宜太“大方”,在用药时,应先服用医治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统筹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应注意的是,老人用药不宜太“大方”,也并不是保持始终如一的小剂量,可以是开始时小剂量,也可以是维持治疗的小剂量,这主要与药物类型有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