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人的心装上“防骗锁”

2017-04-17 13:52:14 来源:
分享:

养亲,不但身养,也要心养。老有所乐,有时比老有所养更重要。花点心思,读懂老人的心理需求,是年轻人的必修课。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就有这么1群人,盯上了老年人的钱包。调查显示,老年人占受骗者的81%。特别年关将近,骗子们也开始加班加点冲“事迹”,或上门推销不实用的产品,或施以小恩小惠“放长线钓大鱼”。日前,河北沧州1位78岁老人轻信欺骗电话,1再给骗子汇款,好不容易才被民警拦下来。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受骗,与特定的身体条件和心理需要有关。

第1,大脑老化是最主要缘由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大脑功能逐步退化,特别是前额叶老化较早。这1脑区负责思考、判断、控制等功能,退化会致使贪心、自私、好色、恐惧、草率等人性弱点显现出来,容易被骗子利用。

第2,对病痛的耐受力下降

老年人容易得病,对病痛的耐受力也在下降,因此总希望自己的病能1下子消失,进而轻信骗子们口中的“包治百病”、“奇异疗效”、“去病根”等谎言。

第3,对疾病和死亡充满恐惧

人老了,对死亡的恐惧心理愈来愈强烈,因此特别关注养生保健。各种保健食品、器材、用品,只要能满足他们对生的渴望,都可以掏钱往家搬。

第4,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减弱

老人认知功能退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常使其莫衷一是。有些老人退休后只关心平常杂事,不接受新信息和新事物,骗子们层见叠出的骗术就会使信息闭塞的他们深陷其中而不知返。

第5,渴望被尊重、被关爱

老年人社会交往减少,特别是独居老人,得到子女和社会的支持明显减少,情感无从依托。当骗子满脸笑容地嘘寒问暖,“大爷大妈”叫着时,精神空虚的老人对其认同感大幅增加,对骗局的抵抗力迅速降落,心甘甘心地掏钱给这些“比儿女更贴心”的骗子。

第6,从众心理在作怪

老人内心常感孤独,有讲座、推介会、旅游等集体活动,就想凑“热烈”。去之前还提示自己别掏钱,但1到现场就禁不住忽悠,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随着掏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