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南老家来到山东济南给儿子带孩子,济南阳光100小区的张大妈心里老觉得别扭:白天,儿子和儿媳妇上班1走就是1天,她带着孙子在院内转来转去,想和他人搭句话,他人又听不清她的老家话;晚上,想串个门,谁也不认识,只能呆在屋里看电视。“比老家吃得好,可就是觉得憋得慌。”
在平常生活中,孝顺老人,应从“心”出发,有张大妈这类感受的不只是1人。本报通过老年人生活状态调查发现,现在的老年人物质生活相对富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比较空虚,渴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老年生活要宽裕,更要舒心,孝顺老人,应从“心”出发。”这是很多老人的愿望。记者在济南市多个高级住宅小区看到,很少有老年人的影子,看到1两个也是陪孙子孙女出来晒太阳的。据本报调查发现,有55%的老年人与老伴单独生活,这些空巢老人很少出门,与子女的联系也多依赖电话。
“我在电话里弹给你听。”年近8旬的刘海文老人放下电话,掀开琴盖,手指1挥,婉转的琴声响起。对电话弹琴是刘海文的1大乐事。子女都移民国外,和老伴独自生活在北京的张文英老人只能把自己刚学的钢琴曲通过电话弹给子女门听。“不管他们是否是在听,最少对我来讲是1种交换,每月我的电话费都要上千元。”刘海文老人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早已进入了老年化社会。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的人口1.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姜向群教授感慨:很多子女认为,让老人衣食无忧就算尽到了孝道。却不知,与衣食无忧相比,很多老人更渴望心理的关怀。正如孔子所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记者了解到,城市里的许多老年人由于子女忙于工作,成了孤独的家庭“守望者”,整天在家中与电视机、报纸为伴。孩子好不容易下班了,累了1天也懒得跟老人多说两句话。“家里多我1个也不多,少我1个也很多。”很多老人感到遭到了冷落。本次调查问卷发现,老年人每天看电视多为3小时以上,80%的老年人常常看报纸。而子女能够每天陪伴交换的只占7%,也就是说有93%的老年人不能够每天与子女交谈。
事实上,现在的老人早已不单单满足于1日3餐饱的基本物质生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精神需求也愈来愈强烈。姜向群教授指出,老年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积极组织他们参加脍炙人口的文化活动,让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1些地方已意想到了老人的这类精神需求。在城市,许多社区或单位倾注大量人力物力,孝顺老人,应从“心”出发,组织字画协会、太极拳学习班、京剧票友小组、健美操班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许多公园也都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在琴棋字画中,在其乐融融中,许多老人感到了充实、愉快。
相关新闻
上一页:节食有利于长寿
下一页:老人常年锻炼能益寿延年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