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应避开四种食物

2017-04-22 13:00:25 来源:
分享:

春季4种食品易引发中毒

春季易中毒的除甘蔗,随着气温的日趋升高,1些本来无毒或毒性很低的蔬菜和水果,有可能变成有毒或毒性增高的食品。比如:4季豆(要充分加热)、土豆发芽或未成熟不能吃、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能吃、鲜黄花菜要在开水中焯1下。生蚝、生3文鱼等生食水产品也应慎食。春季警惕4种食品引发中毒。

1是去年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

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和咸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1次性食用过量或食用色采过深、已变质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2是发芽的土豆

有很多家庭在去年冬季储备了1些土豆,有的贮存不当发了芽或皮肉变色。提示市民,这些感觉丢了惋惜的土豆千万不能食用。由于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的龙葵素,食用后易引发食品中毒。

3是冷冻海产品

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寄存时间太长或寄存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就会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资。而且这些有毒害的物资,加热煮、熬其实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因此,春季应慎食冷冻海产品,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

4是有毒山野菜

随着天气转暖,各种山野菜陆续生长。如果采食有毒植物或加工不当的山野菜,容易引发中毒,严重的将危及生命。请市民不要采食不熟习的野生植物,如果因食用野生植物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救治。

产生食品中毒后应立即到医院救治,避免贻误医治比较好期;同时应及时向食品监管部门报告,并保存1切可疑食品,尽量保存呕吐物和排泄物以备检验。

支招

春季如何饮食避免中毒?

春季咋饮食,食品安全专家支几招:

食用土豆要谨慎:如果土豆发芽较多、皮肉变色应绝对避免食用。食用发芽的土豆时,应将芽及其4周的肉挖去,烧熟后再食用,烹调时适当使用醋也能起到减少龙葵碱、避免中毒的作用。

烹饪藊豆要仔细:烹调4季豆和藊豆时,1定要完全做熟(以无豆腥味、色彩变成暗绿为好),同时,藊豆做熟后不宜久放,以避免亚硝酸盐含量增多后食用引发变性血红蛋白症。

食用黄花要当心:食用鲜黄花菜时,应当先用开水焯1下,老人养生应避开四种食物,在水中充分浸泡、冲洗,以便去除其中所含的秋水仙碱。同时,鲜黄花菜也不宜食用过量。

食用甘蔗要谨慎:甘蔗色彩变成黄色或褐色、出现霉点时应严禁食用,在外面购买甘蔗汁时应选择新鲜、现榨的,以避免商贩将霉变甘蔗榨汁后出售。

食用野菜多留意:野菜的种类比较多,人们自行在野外采摘时,应采摘平时熟知的野菜,不要尝试食用不知名的野菜,以避免产生食品中毒。有些野菜中含有光敏物资,食用后再晒太阳会出现“植物性日光疹”,因此,平时对植物和花粉过敏者,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野菜。吃完野菜后也不要晒太阳,发现自己有过敏反应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谨慎吃鱼防中毒:秋刀鱼等容易引发过敏症状,含组胺高的鱼类主要是青皮红肉的海产鱼类,如鲐鱼、青鱼、沙丁鱼、秋刀鱼等。这类鱼含有较高量的组氨酸,经有些细菌作用,在适合的条件下鱼肉中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资秋刀鱼素。组胺中毒与人的过敏体质有关,中毒表现为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扩大。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特点是病发快,症状轻,恢复快,少有死亡。另外,河豚鱼含河豚毒素,制止食用。

除食用有毒野菜、霉变甘蔗、发芽土豆等引发的食品中毒外,随着气温升高,因食用变质食品而引发食品中毒的案例也明显上升,老人养生应避开四种食物。人们平常应注意食品的保存,1旦产生变质应避免食用。

中毒该咋办,食品安全专家告知您:

食品中毒后,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多喝些糖盐水,以补充缺失的水份。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救治,对症处理。

1般来说,食品中毒后可先采取简易方法催吐(如用手指、筷子等物品触及咽喉部压迫舌根部),以便减少有毒物资的吸收。霉变甘蔗中毒患者还应注意消除脑水肿、改进脑血循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