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老人牵挂心理

2017-06-23 09:22:16 来源:
分享:

李奶奶今年60岁了,退休前在1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平时工作忙,很少过问家里和子女们的事,专家分析老人牵挂心理。而这1切在老人退休后突然变了样。

在孩子们看来,母亲操劳了1辈子终究可以好好休息,享受1下天伦之乐了,专家分析老人牵挂心理。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母亲像变了1个人。儿子都已40岁了,老太太还每天打电话问他吃饭、休息的情况,对孙子的学习情况也要全面掌握。时间1长,全家人都开始不耐烦,专家分析老人牵挂心理。李奶奶心里10分难受:难道我关心他们还有错吗?对老年人的“牵挂心理”的成因和危害,专家做了以下分析:

1、老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老人退休后将感情和生活重点放在儿女们身上,是完全正常的。造成这类现象的缘由是老年人突然无所事事,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变得特别需要和看重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关爱。

但由于生活圈子变得狭窄,因此老年人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就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在子女身上得到感情的满足和宣泄,通过对儿女的关心和牵挂来引发儿女们对自己更多的重视和爱。与此同时,也通过这类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2、过度牵挂危害健康

过度牵挂儿孙会让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得了高血压和血汗管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因此而病发。彭熠认为,有“牵挂心理”的老年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理来避免过度牵挂。

首先,老人要学会以1种正常的心态与儿孙相处,即适度关心、适度放手、适度分离。

其次,老人要多培养兴趣,常常串串门、聊聊天、广交朋友,专家分析老人牵挂心理,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另外,老人还要掌握1些自我调理的技能,如抑郁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文娱节目;出现心慌、惧怕、烦躁不安等现象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等。

3、子女应多与老人沟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