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真把“老小孩”当小孩

2017-06-30 06:25:51 来源:
分享:

俗语说,“家有1老,如有1宝”。但是,人们也常常听到“老小孩”、“小小孩”等描述老人幼稚行动的词语。那么,“老小孩”算不算老年人的正常表现呢?

医学研究证明,“老小孩”、“老糊涂”不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各种慢性病长时间作用而至使的轻度认知侵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6%~31%患轻度认知侵害。其中每一年有15%轻度认知侵害发展为老年痴呆,2年后34%发展为老年痴呆,3年后则高达57%发展为老年痴呆。因此,不能真把“老小孩”当小孩,轻度认知侵害实际上就是老年痴呆的早期阶段,万不可把“老小孩”当小孩而置之不理,延误医治时机。

什么是轻度认知侵害

轻度认知侵害是1种后天构成的认知侵害,它没有显著的平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轻度认知侵害不是以记忆等侵害为特点,不能真把“老小孩”当小孩,而是以失语或情绪障碍为表现。轻度认知侵害发展下去,可变成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痴呆或语义性痴呆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国家大于65岁以上人群患轻度痴呆在10%左右,中、重度痴呆占5%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轻度人侵害转化而来。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大约有600万老年痴呆患者,仅北京就有10万人。老年痴呆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照料负担可想而知。因此,积极治疗轻度认知侵害,对老年痴呆预防具有战略性意义。

如何判断轻度认知侵害

记忆消弱如常常放错物品、难以记起熟人的名字、电话号码和最近谈话的内容等;或在熟习的环境中混淆方位、记不住时间、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降落、注意力不集中、骑车常常闯红灯等。

性情改变如情感淡漠、抑郁或不耐烦、焦虑、易怒等或语言缓慢、词不达意等。

履行功能降落如不能完成指令等,不能真把“老小孩”当小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