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夜市的摊主便33两两地进场,开始搭建摊位了。像平常1样,86岁的汤兰福骑着1辆满载着旧书的3轮车,缓缓驶入东街夜市,旁边1位82岁的老太太是他的老伴,推着车子往前走。到了他们租用的摊点后,老人渐渐下车,开始搭建帐篷,老太太则忙着整理书籍,行动缓慢,但有条不紊,两人配合得很默契。
风雨10几载
老人告知记者,他们摆夜市旧书摊已有10多个年头了,从本来的解放路1直摆到现在的东街。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雪窖冰天,每天都要从傍晚5点钟摆到晚上9点半。从拉书出来搭摊,再到收书回家,都是两人相互帮衬着完成的。
俩老其实走到1起才10余个年头。此前,汤老头1直单身,老太太施宝茶早年丧偶,有6个子女,想到老时相互有个照顾,经人介绍后走到了1起。当时,老人街头卖书不言愁,退休的汤老已在解放路摆旧书摊了,从此汤老的书摊旁多了1位老太太的身影。
每月除汤老的几百元退休工资外,唯一的收入就来自这个旧书摊。除去摊位费10元,基本上每天能赚10至20元。汤老说,这么多年下来,卖书不单单是为了生存,有时更是1种锻炼。每天风里来雨里去,虽然很辛苦,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大,腿脚也不如之前灵活,干起活来非常费劲,但每天卖书使他们与人有了更多的交往,活跃了老人的思惟,老人街头卖书不言愁。白天汤老出去收购旧书,老太太洗衣做饭整理旧书,晚上1起摆摊,使俩老的生活变得充实了。
记性真不赖
东街的夜市书摊,汤总是唯一卖旧书的书摊。“外公,这套马列主义的书怎样卖……”“外婆,给我拿本钢笔字帖……”熟习他们的人,都这么叫俩老。而由于旧书摊卖的都是很早之前的书,有些乃至在新华书店里已看不到了,因而许多爱好收藏的人就会到老人们的书摊里来“淘宝”。1些买主告知记者,别看外公年纪大了,但记性真是不赖,诸如书的版本、书的内容,老人对答如流,旧书摊就像个老图书库,传递着历史的声音。
安然看人生
看着街上来来常常的行人,历经沧桑的老人心态10分的平和。就在记者采访的前晚,老人们被1顾客骗了钱。5元钱的书费,老人街头卖书不言愁,对方给了1张100元,老人街头卖书不言愁,找95元,结果第2天汤老在盘点书钱时才知道那是张假币。这100元钱,对两位老人而言,相当于10天的书摊收入。对此,记者都为之难受,而两个老人却平淡地说:“遇到了也没办法,就当破财消灾吧。”
周围的1些书摊老板也是敬佩有加。旁边1位姓王的书摊主感叹道:“老人真是勤劳啊。我等到他们这么大年纪时,肯定做不到了,但俩老却做到,而且真正地做到了苦中有乐……”。
相关新闻
上一页:算算你离糖尿病有多远
下一页:快步走的益处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