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老人放龙筝健身

2017-05-07 16:27:05 来源:
分享:

“我能活这么大的岁数,89岁老人放龙筝健身,放风筝起了很大作用。”住在丰台区西罗园的89岁老人刘汇仁在退休后就迷上了风筝,他最善于放风筝中难度最大的龙筝,老人曾放过最长的龙筝达135米。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已没法再驾驭那么长的龙筝,但只要有风筝,老人的生活永久不会孤单。

公园里展现绝活

昨天上午,记者在永定门外的1个公园门口等待老人。11点左右,1位穿着中式棉袄的老人驾驶着3轮摩托车过来,如果不是老人的儿子和孙子迎上去,记者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矫健的老人就是89岁的刘汇仁。

老人敏捷地下了车,将车推到了1边。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他的孙子刘宾笑着说:“是不是是觉得我爷爷不像快90岁的人,很多人说他老人家也就70多岁呢。”

老人停好车后,1人卸下放在车后座的龙筝,89岁老人放龙筝健身。龙筝是风筝里最难放的1种,由龙头和龙身组成。龙身是由绘有龙鳞的小风筝用绳子连接而成的,放的时候稍有不慎,龙身就会搅在1起,使得风筝掉下来。

1般放龙筝1个人没法独立完成。需要先将龙筝平铺开来,放的人拿着线,其余的人拿龙身尾部、扶着龙身,并且举过头顶。由拿线的人1声令下,大家1起放开手,龙筝借着风力缓缓升空。放1个30米长的龙筝大概需要4人。刘汇仁放龙筝只需找1个人帮忙。

视察好风向后,刘汇仁依照龙身的顺序将龙片的牵引绳1段1段地拿在手里,然后他的儿子拿着龙身尾部往前走,他顺势将龙片1片1片放开,放到10节的时候,老人喊停。找好风向后,老人大喊1声:“松手!”龙尾就随着风势往上飘,老人顺着龙筝上升的速度1片1片往外放龙身,当全部龙筝都放出去后,老人迅速放绳,刚刚还在低空盘旋的龙筝就1下子飞上了天空。空中的龙筝在老人的指挥下如真龙1样不停摆动。看着空中“摇头摆尾”的龙筝,老人1脸的得意,他将线轴交给了孙子刘宾,冲着记者喊:“给我照张相!”

风筝节上1鸣惊人

提到自己放过最长的龙筝时,刘汇仁激动地告知记者,自己曾放过135米长的龙筝。第1届潍坊风筝节,89岁老人放龙筝健身,老人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1个135米长的龙筝去参赛,到了现场才得知,组委会只接受团体报名,个人没法参赛。虽然没有能够参赛,老人还是在风筝节上的1处自由放飞点,将135米、共270节的龙筝放上了天空。老人现在还记得那天风特别的好,非常的平和,老人将135米长的龙筝分成3段,放上去1段接上1段,将龙筝送上天空,由于龙筝太沉,当全部放上去的时候,老人本身的重量已不能控制住风筝,老人的儿子在后面抱住了他,两个人的重量使得风筝安稳地在空中摇摆。在场的观众被老人的龙筝征服了。

迷上风筝缘于哄孙子

刘汇仁告知记者,他真正和风筝结缘是在退休后。1975年退休后,和许多退休老人1样,感觉生活1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在家哄孙子的时候,他闲来无事就扎了个风筝带着孩子们放,这1放勾起了刘大爷的兴趣,从此老人就开始迷上了风筝。风筝越扎越好,老人名望也越来越大,他扎的风筝开始“供不应求”。

上世纪810年代,老人开始正式从事制风格筝这1行当。1个普通的沙燕风筝最少要两天完成,而1个龙筝得要1到两个月才能做成。“做风筝的时候常常通宵达旦,当风筝放起来的时候,心情特别高兴。”刘汇仁说。

1家3代与风筝结缘

“现在的风筝大多拘泥于传统,千篇1律,我想设计1些有特点的新风筝。”在刘汇仁的家中,刘大爷指着自己最新制作出来的5环风筝对记者说。老人在硬翅风筝的基础上设计出了5环形状的风筝。在老人的家里记者还看到1个类似软翅风筝的风筝。风筝的正中有1个红5星,红5星被圆形的长城包围,风筝的两侧各有3面彩色的旗帜。老人告知记者,自己年岁大了,就想给孩子们多留下点东西,因此开始设计制作新的风筝。

现在,刘汇仁的儿子负责扎风筝的架子,被爷爷从小用风筝哄大的孙子刘宾是学美术的,不但继承了爷爷的衣钵,还和女朋友成立了风筝工作室,89岁老人放龙筝健身,专门从事风筝的研究和制作。作为刘家第3代传人的刘宾对自己的事业非常有信心,他说他要让自己制作的每一个风筝都成为精品,成为1种能让人抬头欣赏的艺术品。

与孙子相比,刘汇仁的感受更深入1些,他说放风筝对老年人来讲是1种特别好的运动:“跟打拳不1样,放风筝是全身放松的运动,我现在身体还能这样好,风筝给了我很大好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