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楷模张竹君:阳夏保卫战的“南丁格尔”

2017-06-23 17:23:08 来源:
分享:

1911年阳夏保卫战中,治病救人的中国赤10字会会长张竹君。

张竹君,1876年诞生,广东番禹人。早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后创办南福医院,首创国内妇女创办医院之先河。

武汉虽然在1926年才首次展开纪念“38”的活动,但早在武昌首义之时,在颠覆封建独裁的战场上,就留下了女性精彩靓丽的身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清廷派出北洋新军来汉,企图弹压起义民军。市民们积极参加民军,海内外华人也源源不断赶往武汉,投身到这场改写中国命运的革命洪流中。其中有1支是由中国赤10字会会长张竹君女士带领,以妇女为主的战地救护队,也迅速来到了阳夏保卫战的战场。

发起中国赤10字会,赶赴辛亥革命战场

辛亥革命爆发,张竹君敏锐地意想到1场大战即将爆发,必定会有大量的战场伤亡。当时清政府的红10字会总部设在上海,但该会官办色采浓重,不可能在这场革命中做到“中立”,便决意自树1帜,经多方奔走联系,武昌首义后仅9天,她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赤10字会,并立即组织带领120名救护队员前往武汉。

10月21日上海《申报》称赞张竹君的义举为“躬率高足驰赴战地发挥仁术,治病救人志虑宏远宗趣正大,南丁格尔之再见”。其带领的“赤10字会救伤队”在武汉的枪林弹雨中工作了1个月零3天。伤员极多,工作量极大,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会员们克服超乎常人想象的困难。

出入枪林弹雨,两个月救疗1300多兵士

张竹君也几次遇险:11月10日,张在汉口登船去武昌,清军突然出现,向她开枪,幸亏小船疾驰而去,1连7枪都被她躲过了;15日,张率队去汉阳作救护工作,因劳累过度没法步行,只得由肩舆抬着前行,队员们都佩着红10字臂章,队列前后又都打着红10字会旗,可就在他们通过汉水浮桥时,清军竟向他们开枪,见没打中恼羞成怒,朝刚登岸的肩舆开炮。幸亏身旁有人听到炮弹的咆哮声,猛然将张竹君连人带轿推倒在地,逃过此劫。

在1次手术中,张竹君的左手被划破,伤口感染化脓,高烧不止,加上过度劳累,终究病倒,但她依然坚持用肿胀的双手继续为伤员治疗。张竹君带领中国赤10字会,出入枪林弹雨,在两个月中救疗受伤兵士1300余人,不但遭到国人的敬佩,西方报刊屡次报导歌颂。被当时的媒体称为“热情办事,可为中国4万万人模范”,成为中国妇女摆脱封建桎梏登上现代文明舞台的1个标志。

两次冒险救助黄兴,被黎元洪授与“巾帼巨人”

从上海动身之前,当时在上海的革命党领袖黄兴、宋教仁欲急赴武汉,却苦于清军关卡检查甚密,没法成行。张竹君奇妙地将黄、宋等打扮成随队医护人员,躲过沿途检查,巾帼楷模张竹君:阳夏保卫战的“南丁格尔”,顺利到达武汉,黄兴立即担当了战时总司令,极大地稳定了军心,鼓舞了武汉军民的士气。后来清军反攻,黄兴被困在汉阳,清军封闭长江,又是张竹君用10字会的渡船,冒险护送黄兴从汉阳渡至武昌脱险,巾帼楷模张竹君:阳夏保卫战的“南丁格尔”。

阳夏保卫战结束,鄂军都督黎元洪授与张竹君“巾帼巨人”匾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授与她“立国记念勋章”、“赤金红10字战功勋章”及“中华民国忠裔记念章”,以表彰其功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