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1909⑴958),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曾祖父杨贵庆曾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字朵仙),伯父小朵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期的著名京剧花旦演员。杨宝森幼年5、6岁便开始随堂兄杨宝忠学戏、练毯子功,拜裘桂仙为师,后从陈秀华、鲍吉祥习老生,10岁便“带艺搭班”,长时间在俞振庭的斌庆社求艺并演出,终年奔走于京沪两地。106岁倒仓以后潜心学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因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故据己条件加以变化,行腔吐字抑扬婉转,自成1格,世称杨派,有“小余叔岩”之称,也是杨派老生的首创人。310年代末,曾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4大须生”。他曾在《上天台》中饰演刘秀,《断密涧》中饰演王伯党,他的《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等戏曾赢得京沪等地观众的高度赞美,京剧名家——杨宝森。他童年时期善于演出《文昭关》1剧,他所演出的《失空斩》、《捉放曹》、《击鼓骂曹》、《洪羊洞》、《桑园寄子》、《卖马》、《汾河湾》等均获得较高名誉,京剧名家——杨宝森。1943年7月,杨宝森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挂头牌演出,以《失空斩》1炮打响,1944年1月再次以《伍子胥》轰动京城。
杨宝森曾与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侯喜瑞等诸多名家合作,他虚心好学,乐观勤奋,京剧名家——杨宝森,长年坚持练功、习字、绘画、练琴,潜心研习演唱技能,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修养,使杨派艺术不断完善,走向成熟,他的演唱风格颇具余派稳健涵蓄、韵味醇厚的特点,在吐(咬)字、发声、行腔方面也体现了余派那种“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圆而不滑、平中见齐的艺术技能特点”,取长补短,就玉塑型,充分利用自己嗓音篇低、胸腔共鸣较好的长处,收到良好效果。他的“水擞”、“疙瘩腔”、“哭腔”、“绷音”、“衬音”、“闷音”、“趴音”等各种演唱技能配合得当,声音甜蜜隽永,柔和圆润,他以醇浓的韵味、低回婉转的旋律及稳健的节奏,表现凄凉、悲痛、凄惨、沉郁的感情,遭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他重视从舞台人物性情动身,揭露角色内在情感,他塑造的《伍子胥》中悲忿、落魄的伍员,《杨家将》中大义凛然的杨继业、正直机灵的寇准,《失空斩》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洪羊洞》中忠心为国的杨延昭,《击鼓骂曹》中傲然不屈的弥衡和《捉放宿店》中悔恨交加的陈宫,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杨宝森曾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其徒弟和学生有汪正华、良庆云、马长礼、李鸣盛、蒋慕萍、程正泰、朱云鹏、叶蓬等人。
他的京剧音配像录音主演剧目有《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洪羊洞》、《击鼓骂曹》、《武家坡》、《大、探、2》等。
相关新闻
上一页:警惕"不疼"的癌变
下一页:专家富人比穷人更长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