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与紫苏(典故评说)

2017-06-27 12:26:07 来源:
分享: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在1家酒店巧遇1群年轻人正在比赛吃螃蟹,空的蟹壳堆了1大堆。华佗便上前劝说他们:“吃多了会闹肚子。”但年轻人不但不听他的劝告,反而大吃不止。

当天,年轻人和华佗都投宿在这家酒店里。半夜,华佗与紫苏(典故评说),吃螃蟹的年轻人大喊肚子痛。当时还没有医治这类病的良药,华佗非常着急。忽然,华佗想起1次他在采药时,见到1只小水獭吞吃了1条鱼,肚子撑得像鼓1样。后来,它爬到岸上,华佗与紫苏(典故评说),吃了些紫色的草叶,不久便没事了。华佗想,那种紫色的草叶能解鱼毒,华佗与紫苏(典故评说),1定也能解蟹毒。因而出去采了那种紫色的草,煎汤给年轻人服下。过了1会儿,他们的肚子果然不痛了。

华佗给这类草药取了个“紫舒”的名字,意思是服后能使腹部舒服。传来传去,后人就把它称作“紫苏”,华佗与紫苏(典故评说)。

点评:紫苏是1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叶、茎、子都可入药,通常药用的是全草。其性味辛温,气芳香,归肺、脾2经。突出的功效是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叶(苏叶)偏解表散寒;茎(苏梗)偏行气宽中,叶茎并用则和胃止呕;子(苏子)最明显的作用是下气消痰,善治肺气喘逆止痰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