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总是有其两面性,慢性肝病应少吃“铁”,铁剂也不例外,慢性肝病应少吃“铁”。最近在日本第88届消化病年会上,旭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牧野勋院长报告,慢性肝病发展与肝内铁含量增加有关,低铁饮食可医治慢性肝病。那么铁剂是怎样影响慢性肝病的呢?
1、铁剂引发肝损伤的机理
铁剂在病人体内增加,多数在肝细胞内蓄积,慢性肝病应少吃“铁”,直接损伤肝细胞。铁剂可增加活性氧中间体的生成,这类活性氧可以使脂质过氧化,并通过氧化损伤蛋白质和核酸;铁可通过减少免疫(T)细胞的生成和下落自然杀伤细胞及免疫辅助细胞的功能,下降人体抗病能力,使其失去本身保护能力,不能抵抗微生物及其他对肝脏有害物的侵害。
2、铁剂影响干扰素疗效
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常使用药,在医治中发现有的病人疗效确切,有的病人疗效较差。以往把这类治疗成败的现象归纳为:取决于医治病例的选择、医治时机的掌握、治疗剂量与疗程、不良反应现象和防治等因素,慢性肝病应少吃“铁”。目前研究证明,干扰素的疗效与肝脏铁含量相干,特别是习惯吃含铁高的动物性食品的病人,干扰素疗效较差。
3、铁增加可促发酒精性肝损伤
意大利医学报告,非转铁蛋白结合铁可能在酒精性肝病病发机制中起作用。酒精可增加肝脏氧化作用,而脂质过氧化和胶原生成可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这已经是被公认的事实。血清铁含量增高的人若饮酒则更容易引发肝细胞损伤,致使肝纤维化。
相关新闻
上一页:老人怎么选择椅子方法
下一页:老人春节过后 警惕“空巢综合症”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