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姜德明先生题赠的他的1本新书《与巴金闲谈》(香港文汇出版社2010年7月版),巴金的两件轶事,为巴金研究会策划的《巴金研究丛书(甲编)》之1,限印1000册。此书前有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列入《阁楼丛书》);这1次是增订本,新加了10篇文章,巴金的两件轶事。书的正文以后有巴金旧著的书影和书信手迹影印件多份,读起来赏心悦目;封面干干净净,1无装璜,尤得人心。现在许多书内容其实还好,而封面花梢乃至恶俗得很,使人胃口大减乃至望望但是去之。
德明先生是散文高手,所记的又是他同巴老的闲谈,其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之高,自不待言。巴金致姜德明的信中也有许多语重心长的话题,给我留下甚深印象的有两件:
其1,巴老的《10年1梦》在姜先生主持其事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后,巴金的两件轶事,他在1987年2月25日的信中说:“稿费请代捐赠文学馆,麻烦你了,谢谢。文学馆的建立你也出了力。你1定高兴它的发展。”而稍后他想再要10本送人,又于9月17日的信中特别提出,该书“倘使未售尽,我还想买10册。购书费,得到寄书通知后即汇上。请费神代办。”
其2,1990年秋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将率团访华,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当年早些时候出版了井上靖所著小说《孔子》1书的中译本,立即寄给巴老1本;后来得知井上靖要在10月下旬到上海来看望巴金,病中的巴老决定要抓紧读他这本书,但不知藏在书堆的哪1部份,找不到了,因此托人再弄1本,姜先生又赶快给他寄1本去。而后来井上靖本人也病了,不能来访问,因而巴老在当年11月12日写信给姜先生道:
《孔子》早收到了,谢谢。
没有回信,只是由于病的干扰……不能工作,也不便活动。更可怕的是记忆力衰退。当初托褚钰泉代购《孔子》,是由于听说作者10月下旬要来看我。几年前我在东京同井上对谈,曾说他的小说出版,我要认真地拜读。我不愿失信,所以着急起来……收到您寄的书,我带到杭州读了1遍,回到上海就听说井上取消了这次旅行,接着又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一本《孔子》,连忙写信向您表示谢意。请谅解我的忘记。
1987年巴老8104岁,1990年则是8107岁。他老人家的身体无可避免地衰老下去,而精神却同青年时期1样充满豪情,而且容易着急。像这样生动有味的细节,很可以补入现在已编撰得相当细密的巴金年谱里去。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