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

2017-06-24 12:23:34 来源:
分享:

不求大张旗鼓

但求不绝如缕

记者:我们知道您曾接俞平伯的班,当过“北京昆曲研习社”的社长,又是“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的创办人,教学生唱昆曲、弹古琴,还在家建起“国艺苑”,泛论交换中医、茶道。您的这些兴趣和学问有何关系?

楼宇烈:由于哲学是1个抽象思惟的东西,1个时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就是由于当时的时期缺少这些东西,才会去提出和强调。现在,我们已见不到古人了,又不能只从思想到思想去理解他们,因此要看1些小说、戏曲,这样了解当时的人在生活实践上会有什么问题,因此才会有何种思考。比如,楼宇烈: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为何古人会唱得那么慢,楼宇烈: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由于当时生活的节奏本身就是舒缓的。

所以我也强调保护昆曲不是要用商业时尚的东西包装它,即不求大张旗鼓,但求不绝如缕。要真正保护好它的表演体系,那种虚拟化程式化的戏曲体系是其精华,抛弃了以后,就没法挽救,我们也就没有1个参照、研究、鉴戒的对象。比如,最少在我年轻的时候中国的话剧有大量的传统戏曲因素在里面,是有虚拟的,有夸大和缩小,有程式的,但现在这些都丢掉了,没有了自己的民族特点。

记者:回顾自己的学术历程,您对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又有甚么样的期待?

楼宇烈:我说过之前的100年里我们的思惟方式已被改变了,我希望在这1个世纪,或许还要到下1个世纪,我们能打破这类思惟方式的不平衡,而且终究让人文的、中国传统的思惟多1点,实现我们本身传统基础上的现代化。

这不是表面情势扳倒过来,而是要先让大家有1个根本认同。你理解不理解中国文化可以再说,但首先得明确我是1个中国人,我应尊重中国的文化,楼宇烈:不求轰轰烈烈,但求不绝如缕,然后渐渐地学会它,再建立起自信。这是1个恢复的进程,就是我1直说的自觉建立文化主体意识,固然可以从不自觉到自觉,可以完全出于热情,但总之这应是1个沉潜的工夫,所以我不主张大张旗鼓,由于这反而会使其弄砸了,引发很多没必要要的反弹和误解。

历史传统究竟是财富还是包袱,就在于1念之间,决定于我们的判断与能力,如果老把问题归咎于传统,那是我们自己的无能,更是我们在推辞责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