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近日表露,当前“未老先退”问题突出,有的地区提早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针对这1问题,4月底发布的《“1035”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计划》要求,严格控制提早退休,避免养老保险基金跑冒滴漏。
我国退休制度并不是没有关于提早退休的设计。例如,从事1些高危性特殊工种的人员可以提早退休,工作年限满30年的公务员经批准后可以提早退休,等等。出于照顾特殊群体的需求,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这类设计完全是公道的。但是,很多提早退休人员钻了政策的空子,有人修改年龄,有人虽然在单位着名义上的工作关系,实际早已离岗,1些效益不好的国企想方设法让职工提早退休,以到达减员增效的目的。
提早退休最核心的问题是影响了养老金的公道分配。那些工作年限少、不符合规范的提早退休者和到龄退休者领着差不多的养老金,有的乃至享受着养老金“倒挂”的福利——养老金比在职时候的工资还高。这类现象赤裸裸地破坏了社会公平,还影响了1些行业的整体效率。在提早退休多发的行业,中老年在职者不思进取,做1天和尚撞1天钟,这类坐等退休的心态加重了行业生态的恶化。
在延迟退休方案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取消提早退休制度、实行严格的统1退休标准,是很多人自但是然的想法。但是,1刀切地颠覆提早退休的制度设计,对那些理应享受提早退休的特殊岗位工作者其实不公平。不分岗位、不分职业、不因人而异的退休制度,有悖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多元性特质,硬把无意工作的人留在岗位上,一样会造成资源浪费。
提早退休不可怕,可怕的是提早退休者多拿了养老金,构成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消除提早退休存在的弊端,就要从养老金发放制度的设计入手。
1个退休人员能够领到多少养老金,跟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有关。虽然说如此,但对提早几年退休的人来说,缴费年限对实际能够领到养老金的数额影响其实不大。而且,1些期待提早退休的人在岗时实际工资较低,退休以后反而能够“平均”上去,取得更高的收入。这样的退休金设计虽然照顾到了社会公平,却抑制了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
也由于这个情况,允许提前退休,但绝不允许占便宜,社会上收入越高的人,对退休金越不在乎。1些生活在大城市的青年普遍缺少缴纳社保的意愿。相反,对社保最为看重的常常是收入较低、单位效益不佳的中老年人。在高收入群体眼中,缴费越多越吃亏,而对低收入群体,则期望着早日退休分社保基金的1杯羹。
1些发达国家在设计社保制度时,更大程度地契合市场精神,在统筹公平的基础上激起投保者的积极性,让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人不吃亏。首先,允许提前退休,但绝不允许占便宜,很多国家并没有特定的退休年龄标准,年逾古稀仍在岗工作,不惑之年就已退休,都是很常见的状态。1般来说,工作年限对养老金的影响更大,特别对企业职工,由雇主和员工共同购买退休基金,工作时缴纳的钱直接影响养老金金额。
遏制提早退休乱象,在调剂退休政策时,要明确养老金不是1般意义上的社会福利。期待提早退休的人,很多就是把养老金发放视为1种福利,1个劲儿地等、盼、要。诚然,公平指向较高的养老金制度的确带有强烈的福利属性。但是,福利的特点是兜底,而不该是满足享受型需求。减少不公道的提早退休,不是不允许提早退休,而是不能让想要提早退休的人占了所有人的便宜。
相关新闻
上一页:老年夫妻不宜分居的3大原因
下一页:常喝甜饮会加快“钙”流失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