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县张知新老人在87岁时出版了20多万字的《汉留侯张良史集》,如今他已90高龄,仍然每天笔耕不辍。“张良文化是河南的自豪,能让更多人关注他,关注河南文化”是张知新老人最大的心愿。
90岁老人逐日手写千字
昨日上午10时,90岁的张知新跟平常1样,在郑州市货站街上的1所民居内伏案疾书。
老人头发全白了,但面色红润,他步履盘跚迎接记者的到来。“耳朵有点背了。”老人说,要大声说话他才听得见。但是1提及张良,老人眼中放出了光芒:“我现在在写第2本书,11月下旬开始的,已写了很多了,九旬翁花20年著张良史。”老人拿出1摞厚厚的手稿,展现着。
据老人介绍,他逐日都坚持写作,这些手稿是他手写而成的。数10年的研究积淀使得老人无需草稿,每天动笔前打好腹稿,便1气呵成,连错别字都很少有。
据老人的女儿张艳菊介绍,现在老人每天都要写书到深夜,为了能够好好照顾老父亲,自己也就在屋里浪费床住下,照顾父亲的起居。“尽量创造1个比较好的环境,帮他完成人生的最后欲望。”
自费捐资立碑16座
“我现在已过90岁了。”张知新介绍说,自己诞生于河南兰考县3义寨,九旬翁花20年著张良史,“重新中国成立前到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几10年教师。焦裕禄在兰考任职时,他的孩子焦跃进、焦守云都是我的学生。”老人很自豪。
1980年,张知新任县志办主任,参与编辑《兰考旧志汇编》,老人编撰县志的时候搜集了大量关于张良的诗词、碑文、对联,从此对张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年后县志编撰终了的时候,已搜集与张良有关的诗歌300多首,被张良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老人深知历史名人宣扬的巨大社会效应,便有了将兰考境内的张良墓进行大范围修缮,争取建成知名旅游景点的想法。
接下来的10多年中,老人1直在为开发张良墓景区而努力,并自费前后捐资立了16座石碑,初步修缮了张良墓。但是受客观条件影响,张良墓开发成旅游景点的计划1直搁浅。
但老人并没有放弃传播张良文化:“既然(开发景点)行不通了,只有让张良文化走出去,让大家通过书籍了解河南。”
耗时20多年出书
据了解,全国仅张良墓就有6座。20多年间,老人为了得到第1手资料,走遍各地,差旅费就花了数10万元。
为了方便在河南省图书馆查阅资料,老人从开封搬到了郑州1个城中村里。直到最近,老人借住到郑州1亲戚家。经过20多年,老人终究将《汉留侯张良史集》的手稿完成。
现在他每天不但为行将3版的《汉留侯张良史集》填充资料,而且又将出版1本新书——《张良易学》。老人认为,张良毕生不但能诗善赋,而且精通《易经》,2者结合,用张良的业绩去论述《易经》中的玄理,这样不但能使《易经》易懂,而且张良文化更吸引人。“借助张良文化推动河南文化,是我终生心愿。”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捧着书稿,眼中闪烁着亮光。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