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锻炼的十法则

2017-05-19 01:05:11 来源:
分享:

最近,天高气爽的天气回到人们的身旁,户外湛蓝的天空和习习秋风都让人有到外面活动活动筋骨的想法的确,捉住秋季好好锻炼下身体,对迎接严冬的考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要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原则,在锻炼中伤了自己,恐怕是事倍功半,因此特别提示你,锻炼也要讲方法。

秋季锻炼不管对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有很好处,因入秋以后是北京比较好的季节,气温适度,气候宜人,在样的季节养成锻炼的习惯,让身体遭到良性的刺激,会加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气候的变化。锻炼还能增强体质,促进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血汗管系统的功能,秋季锻炼的十法则,增加脑皮层的灵活性,保持苏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锻炼后胃液分泌加多,肠胃蠕动增快,可以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像慢跑、做操、打太极拳、漫步、登山、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是合适秋季的运动,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过,锻炼有1些“宜”和“忌”,提示您注意。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气温已开始有些低了,锻炼时1般出汗较多,略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能1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1适应的时间。特别是老人,在凌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由于老年人椎间盘松弛,突然由卧位变成立位可能会产生扭伤腰背部的现象,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谨慎,可以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1下关节,稍休息1会儿再下床。

出去锻炼时应当多穿件宽松、舒适的外套,等准备活动做完或锻炼1会儿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免得室内外温差太大,身体不适应而着凉感冒。锻炼后如果汗出很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等回到室内再脱去汗湿的衣服,擦干身体,换上干燥的衣服。

秋季锻炼时切忌“耍单儿”,不热身就背心短裤上阵,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也容易伤风感冒,应当尽可能避免。

从湿润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季,1下子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下落很多,人体内容易积1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秋季锻炼的十法则,容易引发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份会加重人体缺少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1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品,或是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品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避免咽喉肿痛。

如果运动量较大,出汗过量,可在开水中加少许食盐,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有条件的可以喝1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肌肉出现痉挛。

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当的糖开水,秋季锻炼的十法则,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4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运动时补水不能在运动或运动后1下子喝很多,运动前喝多了容易造成肠胃负担加重,而且1动起来胃里咣咣响也影响锻炼。运动后猛喝会带走大量的电解质,部分流出体外,对身体不好,运动时饮水比较好能分次少量饮用,比如锻炼20分钟,喝150到200毫升。

对任何1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我们常常见到1些老人参加集体性的锻炼活动,常常是把自行车或3轮车往路边1停就开始了,很多年轻人更是出门就开始跑,1点儿放松关节和韧带的活动都没有,这是比较危险的。

由于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发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舒展度下降,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降落,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发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严重影响平常的生活,锻炼反而成了1种伤害。所以不管多大年纪,在锻炼之前准备活动都要做,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但1般应当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做完准备活动后,不管进行舒缓或较急促剧烈的活动,身体都能适应,才能到达锻炼的目的。

有的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抵抗力强,其实不然,运动跟吃饭睡觉1样,都是适度才好。运动量过大或太小都对健康没有好的影响,只有适当的运动才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不运动身材容易变胖,体内各个器官的性能都会降落,直接引发身体的抵抗力和应激能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运动过度则会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成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