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成都锦江区耿家巷的李大爷很是愁闷,本想将身体锻炼得好1点,却没有想到由于自己的不当锻炼导致突发心肌梗塞,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可能就不再能享受夕阳红了。昨日上午,在4川省第4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李大爷感叹道,不懂科学锻炼的后果很严重。
目前,对很多老年人来讲,1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晚饭后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但是,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老人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健身。那末,老人究竟该怎样样锻炼才能到达强体健身的目的?为此,记者采访了从事20年内科治疗的权威专家进行解答。
实地调查近9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目前,对很多老人来讲,1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就在晚饭后,与几个朋友1起去参加社区健身活动,项目多为舞蹈、打太极拳、打腰鼓、舞剑和在健身器材锻炼等。而每项运动所需要付出的运动量不尽相同,对应的身体状态也有所不同。昨日下午,记者访问了市区内多个小区活动广场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近9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在东光小区内的生活广场,陈国全老大爷告知记者,他知道饭后不能马上运动,但作为有糖尿病的他却不知道哪些运动会影响本身的身体状态,近九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自己又合适做哪些运动。
据介绍,目前老人们参与的社区活动,全是自愿为主,对哪些项目感兴趣就参加哪些项目,其实不会根据本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我吃完饭后1般就在运动器械上做器械,难道那个运动量也大?”在位于春熙路旁的东升广场上,附近的居民则都表示从未斟酌到由于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不适。
权威说法晚上不可过量运动
4川省第4人民医院内1科病区兼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泉说,很多老人喜欢晚餐后运动运动,这本是1件好事。但是,现在1些老人吃完晚餐就出门锻炼,不但运动量过大,还常常累得汗流浃背。这样超高强度的锻炼不但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可能危害老人的健康。
杨泉说,饭后锻炼会影响营养物资的吸收,引发消化不良,而老人本身耐受力较差,晚上不可过量运动,由于运动不公道会损伤身体健康。
人体在进食后的消化进程中,全身25%的循环血量都聚集到消化器官,会“抢走”1部分供应于身体其他器官的血液。而晚餐后马上运动,循环血量又会聚集于运动器官,近九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消化器官中唯一3%,在这个时候,身体各个器官就会产生医学上讲的“盗血”现象,近九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若在此时运动,即使强度不大,运动系统也会从消化系统“盗走”血液,从而造成消化道缺血,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引发消化不良。
假设做强度较大的运动,如舞蹈、跑步,还会引发腹痛或1些胃肠道疾病。另外,目前老人的锻炼场所很多位于交通拥堵的地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锻炼时会吸入很多有害物资,这也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针对目前日渐兴起的晚饭后锻炼,杨泉提出,晚餐后锻炼比较好在30分钟至1小时以后再进行,锻炼时应当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漫步、做简单的舒展运动等,并且要控制锻炼的时间,养成常常锻炼的习惯,每周34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不要心血来潮盲目加大运动量。
专家建议健身方式因人而异
据了解,不管采取哪种运动情势,45岁以下、有运动习惯的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0%便可;年龄在45岁以上,运动强度就要相对小1些,1般把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70%就可以够了。晚餐后的运动时间不要太长,对老年人来说,建议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比较好能在睡觉前2小时结束,以避免影响休息。
另外,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以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产生。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整理活动,而合适的运动设备也必不可少。高血压患者应当避免做静力性练习和憋气,糖尿病患者应时刻注意血糖水平的变化。
对身体状态较差和得了慢性疾病的老人来讲,1定要注意监测自己在运动进程中的心率变化、身体反应和疲劳感等,1旦发现有不适感,如喘气急促、太累、头晕、胸闷等,要及时调解运动强度;如果出现疾病症状,要马上中断运动,及时就诊。“每次锻炼结束后,要回家休息1会儿,喝杯白开水,以后再洗澡或泡脚,这样可以减轻运动带来的困乏,也有助于睡眠。”
杨泉说,老人1定要根据本身的身体状态制定出非常科学的锻炼计划,而1般来说,下午45点钟,空气污染较小,最合适进行运动健身,此时还有阳光照耀,可增进钙质的吸收。
相关新闻
上一页:“园艺治疗”老人新时尚
下一页:老人轮椅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