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老人的7个“干儿女”

2017-06-03 08:00:10 来源:
分享:

龙沙区湖滨街道滨湖社区活跃着1支助老服务队,每名成员的月收入只有340元,每天负责照顾34位“特殊”老人,陪老人聊天、干家务、蹓弯儿、买东西、护理……只要老人们有求,助老服务队必应———龙沙区滨湖社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813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315人。滨湖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摸底中了解到,滨湖社区有20余位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特困老人需要帮助。针对社区人口老龄化和“特殊”老人在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今年年初,滨湖社区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队,通过公然招聘,25位老人的7个“干儿女”,7名助老员不辱使命,走上了这个艰辛的公益岗位。

上门服务遭受闭门羹

居家养老服务队成立之初,滨湖社区20余户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被划定为义务服务对象,社区干部和助老员们逐一登门展开工作,但却常常遭受闭门羹。助老员单秀娟到73岁的王大外家服务时,曾遭受5次闭门羹。起初,王大娘冷冷地说:“我不需要服务,你走吧!”以后几次,知道来人是她,王大娘躲在门后不作声。委屈的单秀娟没有放弃,鼓足勇气,终究敲开了王大娘的家门。王大娘是独居老人,身患多种疾病,眼睛不好,之前很少出家门。自从单秀娟进门后,她隔3差5地搀扶王大娘到附近蹓弯儿,交水、电、气费,买秋菜……王大外家的这些事都成了单秀娟的事。1个月下来,单秀娟敲开了王大娘的心门,王大娘与单秀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单秀娟1进王大娘的家门,王大娘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1样给她捂手。助老员是老人们的“110”家住龙沙区阳光名宅9号楼的廉秀臣是位孤寡老人。据她回想:“老伴病重时,曾前后5次住院,1有病,不分啥时候,我就给社区党委书记打电话,社区的助老员帮着抬担架,办住院手续。就连老伴去世也是他们帮助料理的后事。”今年,廉大娘住院,又是社区的助老员忙前跑后,在医院护理廉秀臣。滨湖社区的老人们视社区干部为亲人,今年4月,社区居民韩大伯家产生火灾,紧急关头,韩大伯最早想到的是社区党委书记李雪梅,马上给李书记打电话,李雪梅报了火警后来到韩大伯家。韩大伯的家本来就1贫如洗,产生火灾后,家里更是1无所有,社区工作人员自发地从家中拿来被子、电视、锅碗瓢盆,送给韩大伯,使韩家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不计较得失宁愿奉献

47岁的助老员周军的服务对象是滨湖社区83岁的独居老人杨金凤,为减缓老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周军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跑腿儿,尽其所能。熟习周军的人都知道,周军的家庭不宽裕,其丈夫得了脑血栓后遗症更需要人照顾。有时,周军为老人服务时,25位老人的7个“干儿女”,家人打来电话,她的丈夫点滴无人看护,无奈,周军1次次地求助邻居帮忙照顾丈夫。每月34百元的微薄收入,周军还要从中拿出几10元去补助有困难的老人。孟宪清大娘身患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之前,1个月里只能下两3次楼。现在,助老员曲英士隔3差5就会把老人搀扶到楼下,用轮椅推着老人4处漫步。孟大娘说:“能下楼看风景,我高兴得做梦都笑醒了……”曲英士说:“看到这些老人见到我们高兴的神态,我们心里也美滋滋的,其实他们犹如自己的父母,25位老人的7个“干儿女”,老人们也拿我们当自己的儿女1样,所以付出再多也值得”。

社区干部为老人“化缘”社区干部逢年过节都会拎着价值百元的生活必须品,到特殊老人家中慰劳,这1做法已坚持了56年。今年8月,社区干部在社区举行了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为20余位老年人送去豆油、白面等生活用品。老人们收到礼物时,脸上绽放出的喜悦让工作人员们甜在心里,可老人们对慰劳品的出处却绝不知情。由于社区没有经费,社区党委书记李雪梅和社区主任王红为让社区老人们过好年、过好节,两人跑断腿、磨破嘴,年年去就近单位为老人们申请援助。都知道张嘴要钱的滋味不好受,为了这些老人能生活得更好,两位社区干部1家不行走两家,碰壁是常事,常常走了10多家才能联系到1家愿意支援的企业或单位。

据了解,滨湖社区自组建助老服务队以来,为社区老人提供服务达500余次,社区助老服务人员与社区内的25户独居、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人结成帮扶对子,为老人们提供力所能及、随叫随到的无偿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助老服务人员的真诚奉献,营建了社区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创造性地引领着社区的助老养老工作的展开,使滨湖社区大踏步地向和谐社区迈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