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年人已成为陕西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所占比例到达80%以上。”在日前召开的陕西省老年体育工作会议上,陕西省老体协主席潘连生向记者流露。
来自同1会议上的另外一组数字显示,目前陕西20-29岁的年轻人常常参与锻炼的人数占到这1年龄段总数的75.1%,仅次于老年群体,而最低值却出现在30-39岁的人群中。两组数字,勾画出1条全民健身的年龄曲线,健身领域的“中年波谷”清晰显现。
老年人和学生族成健身主力军
城市的广场绿地活跃着扭秧歌、打太极精神矍铄的老人;校园的操场上、健身房里舞动的尽是年轻人青春弥漫的身姿;中年人却少见踪迹。如今,这类现象愈来愈普遍地出现在人们身旁。
如今,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愈来愈多的老年人开始走出家门,亲身参与到全民健身的热潮中。中华广场是陕西省咸阳市1处主要的休闲场所。每天早晚,广场上尽是打太极、跳健身舞、扭秧歌的银发群体,鲜见年轻人的身影。偶有35孩童的嬉闹外,广场上的健身器材也基本为老年人专用。
而年轻人则更多地活跃于校园内外的操场和健身房里。在武汉珞珈山脚下的武汉大学校园内,运动场地历来都是紧俏资源,每天从中午开始,羽毛球场、篮球场便“1场难求”。
位于西安市中心的天之健健身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告知记者,目前在俱乐部办理睬员健身卡的以45岁以下人群为主,“很多中年人办了卡,但其实不能做到常常来。能够坚持锻炼的,还是以年轻人占多数。”工作人员表示。
西北京大学学体育教研部和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的1项联合调查显示,在过去1年里,陕西60岁以上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的人数比例超过7成,远高于其他人群。
入职成锻炼“分水岭” 中年人健身很无奈
2010年夏天研究生毕业后,闫天阔进入上海1家外企工作。学生时期颇爱运动的她,如今却想参与锻炼而不得。虽然办理了1张健身卡,但她却很少使用。“平时工作太忙,周末有时候要加班,如果不加班的话就想好好休息1下,锻炼很难坚持下来。”
像闫天阔这样,老年人和学生族成健身主力军,学生时期热中于锻炼,入职后忙于工作疏于健身的例子在生活中其实不鲜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入职成为很多年轻人参与健身活动的“分水岭”。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像在校园时那末丰沛,同时,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常常压力较大,1些职场新人很难再像学生时期那样坚持锻炼健身。对许多人来讲,工作的开始便意味着系统参与体育运动的结束。
另外,在1些青壮年群体中,“我还年轻,锻炼健身是老年人的事”的思想也有1定市场。1份来自广东省佛山市的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访的16―35岁群体中,常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仅占1成半,超过3成的青少年群体没有参加文体活动的习惯。
相较于年轻人自恃有“身体资本”,中年人对健身更多的是1份无奈。陕西省健康教育所主任医师李颖琳说,中年人1般是单位和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常常能够意想到健康的重要性,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让他们无暇参与体育锻炼。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务、周末忙孩子,成为许多中年人的生活写照。
健身领域“中年波谷”的1个直接后果,便是造成了许多老年病的年轻化和过劳死现象频发的“中年高地”。如今,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都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2009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态白皮书》显示,中国大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6成。而疏于锻炼被认为是“过劳”和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缘由之1。
专家:健康不容透支 健身可从小处着眼
着名健康专家、第4军医大学教授万承奎曾指出,老年人和学生族成健身主力军,积极锻炼身体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动则不衰。很多人健康欠佳,病发于知之而不为,明明知道不锻炼的危害,但由于种种缘由,忽视健康、疏于健身,透支生命。
在采访中,“没时间、没场地”是许多中年受访者口中的健身“拦路虎”。“特地抽出时间到1个专门的场地锻炼”,是很多人对体育健身的印象。相干专家表示,健身是1种意识,如果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从小处着眼,健身其实不难,也其实不遥远。
陕西省健康教育所主任医师李颖琳表示,年轻时消费健康、年老时再补偿的想法其实不可取,需知健康不容“透支”。健身可以延缓人体器官的衰老,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从现在开始健身都不算早,等身体出了问题再锻炼就为时已晚。李颖琳说,时间总是可以挤出来的,利用零碎的时间锻炼,比如乘公交车上班时早下1站,多走1站地,不乘电梯走楼梯,都不失为参与健身的好方法
相关新闻
上一页:老年人餐桌上的降脂“良药”
下一页:老人用药有哪些禁忌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