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人中风,远离8个误区

2017-06-02 13:07:40 来源:
分享:

预防中风,需严防以下8个误区:

误区1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由于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随劲动脉斑块构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产生了梗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发缺血性中风。

误区2小中风无关紧要

很多中风病人病发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1侧肢体无力或麻痹症状,伴随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容易引发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发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1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产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尽早救治防治。预防老人中风阔别8个误区

误区3药吃多少随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预防老人中风,远离8个误区,很多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乃是为每晚50⑺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⑶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4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1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常常惶恐不安,因而4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却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3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预防老人中风阔别8个误区》www.hombomusic.com编辑于2010年03月10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发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毕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特别对彩色B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时调剂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发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发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6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1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尽早中晚具体时间。或把逐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1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3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1套,随时提示自己服药。预防老人中风阔别8个误区

误区7瘦人不会产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因而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实验。他们对3975名得了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1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产生。

误区8中老年人材易产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产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预防老人中风,远离8个误区,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常常忽视了身体保健。事实上,最近几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近几年,脑血管病病发显现年轻化趋势。张拥波博士介绍说,在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就座的患者中,最年轻的脑血管患者仅29岁,且30⑷5岁的中青年患者明显增加。生活中人们若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有效地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同时注意公道膳食、增加体育锻炼、烟限酒,发现预警信号及时救治等,3/4的脑血管病是能被控制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