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以使人精神振奋,由于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剧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下落免疫功能。
因此,超负荷运动后人体极易疲劳,乃至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过度运动明显对身体不利。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情时才偶尔做运动。这类偶尔为之的“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进程,乃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因此有专家建议,宜将“生命在于运动”提倡语改成“生命在于适度运动”。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指1种平缓的而非陡然的进程)的方式下进行。”
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讲求舒适自然,按部就班。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1段时间锻炼,再逐步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美国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健身的新观点,温和运动更益老人。温和运动就是1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温和运动更益老人,即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1个适合运动量,进行“温和运动”呢?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以每次锻炼以后,温和运动更益老人,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合适。也能够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
对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好;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好。
每个人每天都能积累相当于半小时的“温和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早1站下车步行,在机关办公时不乘电梯而爬楼梯和早晚漫步等等,其活动量就基本够了。选择了适度的“温和运动”方法,就要坚持不懈养成习惯,“温和运动”是延续的锻炼,它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1个严峻的考验,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享遭到它带给你的健康快乐。
相关新闻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