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跳舞应注意些什么?

2017-06-26 12:24:14 来源:
分享:

舞蹈对老年朋友来讲,不但是锻炼的方式之1,还可广交朋友,消除孤独感。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公园、小区空地上,也不乏老年人舞动的身影。但运动医学专家告知记者,很多老人舞蹈存在误区,乃至踩上“雷区”。如果不注意,脑卒中,乃至运动性猝死都可能产生。

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琴璐表示,由于舞蹈会给人带来愉快感,很容易掩盖身体不适,因此在选择时不能单凭感觉。已有数据表明,舞蹈前不测血压,产生脑血管意外的几率会提高。因此,建议老人舞蹈前,比较好丈量1下血压和脉搏。

周琴璐说,哪怕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内(即收缩压低于140,舒张压低于90),街舞、迪斯科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也是老年朋友踩不得的“雷区”,老年人跳舞应注意些什么?。

由于老人心肺功能减弱,血管弹性降落、血流阻力升高,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供氧不足,特别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会致使心率和血压骤升,产生不测。老人可以选择节拍小于每分钟100步的舞蹈,如扭秧歌、中快步舞、健身舞、芭蕾、现代舞、扇子舞等有氧、中等强度的舞蹈。在舞蹈进程中,还要监控脉搏,比较好在100—120次/分,切不可超过130次/分。

对Ⅰ级高血压者(收缩压在149⑴59之间,舒张压在90⑼9之间),比较好选择跳节拍在60—70步/分的狐步舞、慢3慢4等和缓的舞蹈。1旦血压“升级”到Ⅱ、Ⅲ级(收缩压高于160,舒张压高于100),就绝对要杜绝舞蹈了。

除据身体状态选择舞蹈外,周琴璐还提示,以下3点特别该注意:

动作幅度别太大。老年人运动系统肌肉萎缩,韧带弹性降落,关节活动不灵,因此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转腰、转髋、下腰等动作,以防跌倒,产生关节、肌肉损伤,乃至骨折。

“闻鸡起舞”要不得。很多老人习惯早起去公园舞蹈。56岁的李大妈清晨和大家1起跳健身舞,老年人跳舞应注意些什么?,突发脑出血,送医院抢救虽未丧命,但偏瘫了。因此冬季锻炼忌太早,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舞蹈。

跳15分钟要休息。跳之前要先做5—10分钟简单的拉伸肌肉和韧带的准备活动,遵守先慢后快原则;跳15分钟应休息几分钟,总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有些老人1跳就停不下来,超过2个小时就不好了”。

另外,老年人舞蹈时比较好穿运动鞋,硬底鞋容易滑倒。舞蹈后不能随便脱衣,以防感冒并引发其他疾病。周琴璐还建议,饭后应休息40分钟左右,再开始舞蹈。

分享: